本套書《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之出版,係依據2000年至2001年國科會人文研究中心《臺灣人文學界近數十年來之研究成果報告一歷史學門》,加以整理而成。 所謂戰後的研究成果指1945年至2000年臺灣地區的歷史學研究。整理方式,作有系統、有層次的闡述,全套共八冊,由國立臺灣大學高明士教授主編,各 冊執筆者均為一時之選,此即古偉瀛、高明士(第一冊總論),林天人(第二冊先秦史),宋德?、甘懷真、沈明得(第三冊秦漢至隨唐史),韓桂華、王明蓀(第 四冊宋遼金元史),吳智和、賴福順(第五冊明清史),林正珍、劉瑞寬(第六冊中國近現代史),林玉如,李毓中(第七冊臺灣史),童長義、楊肅獻、王世宗 (第八冊世界史)等主要內容,在於了解臺灣地區的歷史學梗概及其研究動向。至於學者出身於臺灣,而在海外發表之重要著作,進而對臺灣學界有重要影響時,乃 由作者斟酌收進;但海外學者在臺灣法表之著作則不收錄,翻譯作品亦不收錄。 由本套書可窺知臺灣近50多年來的歷史學研究,因受政局牽連影響, 而有若干階段性的變化.為了解臺灣歷史學研究的延續性,本套書對1945年以前在臺灣的歷史學成果,幾乎無所繼承.1945年至1980年之間,因為戒嚴 關係,歷史學研究乃受到嚴格限制。直到1987年,解除戒嚴令,學界研究才獲得突非猛進。直至晚近,無論質與量,可說是學術研究的黃金時期。歷史學研究具 有傳承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初學者而言,認識先人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此亦為本套書編輯之宗旨。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童長義學歷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歷任 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助理教授 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外國人客員研究員 著作 《神儒交涉:江戶儒學中的【誠】》(1997,臺北,商鼎出版社)、《伊藤仁齋研究-以【實】概念為中心》(1999,6月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德川時代儒者伊藤仁齋的【實】概念》(2002,12月收在《臺大歷史學報》)、《從十七世紀中日交流情勢看朱順水與日本古學派》(2003,8月收在《東亞文化圈的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楊肅獻1955年生,金門人 學歷 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 現職 臺大歷史系教授,主授歐洲與英國近代史 歷任 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和《新史學》主編 著作 1988年榮獲愛丁堡大學論文賞:Jeremiah Dalziel Prize in British History。著作包括:博士論文《The British Debateon the French Revolution》(1990)與期刊論文〈青年吉朋〉、〈英格蘭有啟蒙運動嗎?〉、〈臺灣的西洋史研究〉等王世宗學歷 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 美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歷史系博士 現職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專治十九世紀英國帝國政策,且著力於文明歷史的通貫解釋 著作 著有《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並行將出版《古代文明的開展-文化絕對價值的尋求》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