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習慣心理學 :古今中外的習慣探討與研究.歷史篇

  • 作者: 柯永河
  • 出版: 臺北市 : 張老師 1997[民86]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568 面 ;21 公分.
  • 叢書名: 教育輔導系列 ;21
  • 標題: 習慣心理學 , 行為改變術
  • ISBN: 9576933331 , 9789576933332
  • 附註: 參考書目 : 面548-568.
  • 系統號: 005160201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心理現象的複雜程度絕不遜於宇宙萬般現象;它的無常程度也不低於自然現象的千變萬化,但心理現象也有其不變的因果律,也有常變與不常變,較穩定的層次;你看到的是無常的還是僵化不變的,端視你從那一層次觀察心理現象而定。如果你從低層次著眼,觀察的單位又是小的單位,則你只能觀察到瞬息無常、多端的變化;但如果你放眼於高層次,又採用大的觀察單位,則你可觀察到頗為穩定,或甚到好似永遠不變,你希望它變但它卻似乎故意不變的心理現象。自古迄今,心理學的研究陣容一直旗色分明地分為兩個。其一將個人視為唯一觀察或研究對象,其二是把個人和與個人有關的外界環境視為一體,認為那才是一個完整的研究單位,認為只顧個體,而忽略有關環境是殘缺不全的研究方法,由此來的智識與『現象的其所以然』無緣,只能在『知其然』的層次上做知識遊戲而已。在心理學圈內與圈外早已有了一個世界性,也是歷史性概念,它是完全符合上述研究需要的;它的名字叫做『習慣』。作者則認為,若賦與『習慣』概念更大的功能,借以擴大其應用範圍,故而不但能它為最基本的心理學概念來來解釋各種正常心理現象,也能以它來解釋不正常或偏差的心理現象,則習慣概念應受重新界定的處置,這種處置如果做得好,它的應用範圍就可以大量拓寬了。本書延續《習慣心理學──寫在晤談柯上四十年之後》(理論篇)對『習慣』這個關鍵概念的探究,目的是要引起世人對自己與他人習慣的注意與重視,以期正視習慣對個人、人類存亡關係重大的事實。全書揭開古今中外與習慣有關的知識寶藏,其質與量均頗可觀,堪稱該研究領域有史以來最完備者,不但為習慣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佐證了習慣的重要性與應用性乃是跨國界的。此外,習慣的論述更棋跨了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相關學者,都可以此作為學術工具,探討其研究領域的特殊問題。從回顧有關習慣的參考文獻中,作者帶領大家了解古今學者對此概念的重視與使用程度,追蹤前人走過的蠶絲路,也試圖在錯縱複雜、經緯粗細不一的研究中,理出二條可供將來研究的康莊大道,並確認習慣概念的學術價值。
來源: iRead
柯永河台灣省南投市人。民國19年生。學歷: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田納西州棉花市州立大學心理研究所臨床心理學博士後研究經歷:台灣大學心理系主任,台灣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台大醫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學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長現任:台灣大學心理系臨床心理學教授著作:《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習慣心理學(理論篇):寫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之後》《習慣心理學(歷史篇):古今中外的習慣探討與研究》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