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無法送達的遺書 :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一個人總是有一天要死的,請您們不要過份傷心吧! ──郭慶寫給妻子的遺書 爸爸媽媽養育兒長大,兒非但沒有報養育之恩,反留給爸爸媽媽悲傷,死前就是此點使兒流淚不已。爸爸媽媽生兒並非沒有可安慰的地方。兒從小自知努力,家雖窮,卻因此更求上進,長大更立志,希求人們都能快樂過著日子。 ──江炳興寫給父母的遺書 為了使當年因政治因素喪命者的遺書的故事為世人所知,六位作者首度跨界合作,藉由閱讀受難者獄中書信、遺書與判決書,參考歷史文獻與訪談家屬,以文學敘事的手法,重現記憶分歧的白色恐怖歷史,以及受難者與家屬身心的斑斑刻痕。 這些遲了六十年的遺書,讓我們知道,以為已經過去的事,其實才剛開始,以為不存在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在。遺書終於送達,而臺灣社會對於這些遺書的記憶才正要開始。 作者簡介: 呂蒼一 臺北人。歷史工作者,景仰著一九五○年代犧牲的靈魂。 林易澄 嘉義人。臺大歷史所博士班。曾為《破週報》、《放映週報》、《Gigs》、《號外》等刊物撰稿。 胡淑雯 臺北人。臺大外文系畢,目前專事寫作。著有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 陳宗延 臺南人。就讀臺大醫學系、社會學系,參與臺大勞工社、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專欄作家。作品收錄於《想:想想論壇選輯》、《人間社會學:24則關於溫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與《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臺灣社會力分析》。 楊美紅 臺南人。臺大中文系、政大新聞所畢。曾任職媒體記者、編輯。寫作類型包含小說、散文、詩、報導與文學評論。著有《彈塗時光》、《蛇樣年華》。 羅毓嘉 宜蘭人。政大新聞系、臺大新聞所畢。詩人,財經記者。寫作以詩、散文為主,作品散見於各報副刊。著有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等。
來源: Google Book
呂蒼一臺北人。歷史工作者,景仰著一九五○年代犧牲的靈魂。林易澄嘉義人。臺大歷史所博士班。曾為《破週報》、《放映週報》、《Gigs》、《號外》等刊物撰稿。胡淑雯臺北人。臺大外文系畢,目前專事寫作。著有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陳宗延臺南人。就讀臺大醫學系、社會學系,參與臺大勞工社、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專欄作家。作品收錄於《想:想想論壇選輯》、《人間社會學:24則關於溫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與《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臺灣社會力分析》。楊美紅臺南人。臺大中文系、政大新聞所畢。曾任職媒體記者、編輯。寫作類型包含小說、散文、詩、報導與文學評論。著有《彈塗時光》、《蛇樣年華》。羅毓嘉宜蘭人。政大新聞系、臺大新聞所畢。詩人,財經記者。寫作以詩、散文為主,作品散見於各報副刊。著有詩集《青春期》、《嬰兒宇宙》、《偽博物誌》、《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散文集《樂園輿圖》、《棄子圍城》等。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