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文豪太宰治寫給這個世界的遺書日本無賴派大師暢銷千萬冊的代表作台灣資深文學小說譯者劉子倩重新打造新世代譯本絕美陰鬱的無聲吶喊 逃離他人眼光的向下沉淪作家駱以軍、作家黃麗群、作家蔡康永、厭世哲學家 推薦他帶你行經痛苦折磨 肆意放縱墮落 掩蓋無聲吶喊在他人目光下赤身裸體般艱難邁步 不服卻也無力抵抗他替你 在美好世界的B面 格格不入地走了一遭從這世間 死了一遍#Goodbye那些所謂的日常正軌1948年6月13日深夜,就在完成《人間失格》的數月後,在東京近郊三鷹、當時依舊湍急的玉川上水,太宰治跟情婦山崎富榮在身上緊緊繫上紅繩,投水自殺。太宰治放棄了短暫絢爛的文豪生涯,完成了一開始對富榮所說的「談一場到死為止的戀愛」,結束了長期沉溺女人、酗酒的心理紊亂跟久病纏身的痛苦折磨,拒絕走上《人間失格》裡那個白髮蒼蒼、面目模糊的人生終途。#寫給難以明瞭的世界的遺書太宰治短短一生中創作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帶著自身經驗的痕跡。像是描寫沒落貴族、大受歡迎的《斜陽》就是以青森望族津島家為背景,書中主人公也以情婦太田靜子為本。而《人間失格》更是截取太宰治人生多處段落,在大家族裡服從規矩、符合旁人想像的成長經歷,到東京參加共產黨團體,跟女學生一起殉情卻獨自活下來,或是沉溺菸酒、女人、濫用藥物的自我放逐。他藉主角葉藏之口,反覆著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然後自我厭惡的過程,到最後失去身而為人的資格(人間失格日文原意)。無論對這世間再怎麼恐懼,再怎麼格格不入,在最後一刻仍想向眾人剖白。#膽小鬼變成了小丑在殉情、混亂的女人關係、酗酒、藥物上癮等看似激烈的劇情轉折下,瀰漫《人間失格》全書的其實是葉藏幾乎無可救藥的人際關係過敏症。身為大家族中的一份子,凡事都得照規矩,違背他人期待就會招來責難,葉藏從小就對人懷抱極深的恐懼,害怕人在盛怒之下偶爾流露出的真面目,為了掩飾自己,他搞怪又搞笑,用丑角包裝自己,但心裡又責備自己滿口謊言,裝模作樣。即使到成年後,這種模式還是不斷重複、延續,他無法信任他人,連那些因為他外貌俊秀願意付出一切的女人們也不例外,「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他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見不了光的人」。#前方若有擋路的石頭,蟾蜍會繞路而行就算對人抱持著巨大的恐懼,卻無法真正死心,這是葉藏的悲劇可說源自於此。他用名為搞笑的殼包覆住自己,又忍不住偷偷伸出觸角,卻被無情斬斷。「酒、香煙、妓女,那都是能夠緩解我對人的恐懼(哪怕只是一時片刻),暫時轉移注意力的好手段。為了尋求那些手段,我甚至覺得就算叫我變賣全部家當也無怨無悔。」家人跟他斷絕關係、唯一的朋友在他沒錢後的鄙視、同居女人的孩子說的無心之言,妻子被侵犯⋯⋯都讓他的敏感纖細終究不堪負荷,一再走向了逃避。# 通往封閉心靈的縫隙三島由紀夫曾批評太宰治說,他性格上的缺點起碼有一半可以用冷水擦澡、做體操跟規律生活治好。但太宰治的內心細膩脆弱,又飽受身體上的苦痛折磨(二十多歲就因腹膜炎開刀,術後數月不能動彈,後來又藥物上癮,死前肺結核日益嚴重),《人間失格》像是他對自己的最後懺悔,更帶著無數的疑惑不解。讓人不禁想問,那些習以為常、有時用謊言跟面具包覆的人情世故都該配合演出嗎?敏感、懦弱、逃避這些特質真那麼負面到只能捨棄嗎?或許這些問題永遠都找不到標準答案,但跟著《人間失格》終能窺探封閉心靈的一二。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島修治,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出生於日本青森縣津輕郡的大地主津島家,父親源右衛門入贅津島家後,投入政治生涯,官至貴族院議員。太宰治手足眾多,共有十一人,他在家中排行倒數第二。十四歲時父親因肺癌去世,進入中學後成績優秀,喜愛芥川龍之介、菊池寬等作家,讀了井伏鱒二的短篇小說〈幽閉〉(後改寫為山椒魚)更是興奮不已。十八歲,得知芥川龍之介自殺消息倍受衝擊。十九歲時編輯發行同人誌《細胞文藝》,受普羅文學影響,發表〈無限奈落〉。二十歲服藥自殺未遂。二十一歲時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系,並拜入心儀許久的小說家井伏鱒二門下。後因欲與藝妓結婚以及參與共產黨活動,被分家除籍,同年與咖啡廳女服務生服藥自殺。二十六歲發表短篇〈逆行〉,於鐮倉上吊自殺未遂,後因腹膜炎入院開刀。同年入圍第一屆芥川賞,最終落選。二十九歲出版短篇小說集《晚年》,後以《女學生》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他四次自殺未遂,最後於三十九歲,和情婦於玉川上水投水自盡。太宰治短短一生中創作了三十多部小說,早期包括《晚年》、《虛構的徬徨》、《二十世紀旗手》等深受注目。在他戰後的作品中,《維榮之妻》、《斜陽》、《人間失格》等被視為是代表作,引起無數年輕人共鳴,其中的《斜陽》與《人間失格》更堪稱是日本戰後文學頂尖作品。繪者簡介劉文瑄台灣視覺藝術家,目前於台北創作、生活。2007年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畢業後,進入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藝術研究所。2016年,入圍香港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決選。作品於各大美術館及藝術空間展出,包括澳洲雪梨白兔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布達佩斯德維格當代美術館、荷蘭CODA美術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台灣美術館、臺北伊通公園(IT PARK)及亞洲雙年展等。藏家遍及歐美、亞洲各地。創作形式涵蓋空間裝置、平面、攝影、錄像、植栽等,以探索塗畫(Drawing)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其開放性與自由,嘗試透過不同的手法建構再重構。本書收錄作品出自「對畫」系列,以京都傳統水墨畫為基底,其上用鉛筆在既有的圖畫空間中恣意漫遊,揉和東西不同的筆觸與意趣,在畫紙上展開一場傳統書畫與當代的對話。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