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走過臺灣百年歷史電廠

今日我們彈指可得的便捷生活,需要前人付出多少心力?從清代劉銘傳於臺北城點燈開始,臺灣電業悠悠走過百年歲月,歷經烽火動盪,不僅帶來了絢爛的輝煌繁華,更留下豐富的史蹟遺產與人文光輝。 臺灣早期發電廠多以水力為主要發電方式,因此多數電廠都位在山水秀麗之處,不過卻也因為這樣鮮少為人所知。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透過兩位採訪者的主觀視野探索臺灣電業發展的歷史,同時記錄附近自然景觀、當地特色景點,以台電的專業為背景,發掘其中的人文風采和文化底蘊。由非電能專業者(旅遊者)的角度出發,讓一般讀者能夠貼近看似冷僻、遙遠能源議題,藉此引起更多讀者對電業的興趣。 書中所載的電廠都有一定的歷史,有從日據時期一路運轉至今的、有日據時期未竣工的、有日據時期便開始規畫的。而一座電廠的誕生不但要投入鉅額的資金和時間,動工前的勘測、評估,以及後續的建造過程也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同時得冒極大的風險。因此在享受便利能源之餘,不妨透過文字,回顧那走過動亂的時代、經歷史洪流的淘洗仍然屹立不搖、撐起臺灣電業的百年電廠一起追憶那個「電基」初定的年代!
來源: iRead
第九屆立法委員,曾任中國時報記者、臺北市議員、第四、五、八屆立法委員、桃園縣文化局長,長期關注文化、教育議題。曾修訂文化資產保護法、博物館法、電影法、水下資產保護法等,亦對於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並同時關注動物保育議題,嶄露對於臺灣土地上文化歷史保存與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的關懷。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