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 :從情歌.舞曲到藍調,樂音如何牽動你我的行為

超越國度的歌曲魔力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為什麼某些宗教音樂可以加強團體的信仰?為什麼某些歌曲會讓我們潸然淚下?其實,音樂與歌曲是人類演化中的精華,能在我們的大腦中誘發情緒並引導行為:●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因為悲傷的音樂可以幫我們「騙過」頭腦,讓它釋放泌乳素來回應我們透過音樂想像出來的、安全的悲傷感,然後泌乳素就可以調整我們的心情。●為什麼一起唱歌能夠促進團結因為具有同步協調性質的歌曲和身體律動,彼此需要互動、相互遷就,因此能創造出最強烈的社交連結,體內還會分泌催產素,促進建立信任感。●為什麼歌詞比文章更容易記憶?因為曲調的形式、結構與押韻,能夠為內容設下多重限制,並提供各種記憶上的提示,互相強化之下使得殘缺不全的記憶有幾乎完美的表現。更多的音樂奧秘,都在《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逐步呈現。本書作者丹尼爾.列維廷結合了他在麥基爾大學音樂認知實驗室中最先進的科學研究,以及和指揮家、人類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等等的訪談內容,呈現了六大類歌曲──友誼、喜悅、安慰、宗教、知識與愛,這些歌曲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運作,促成人類文化與社會中的人際連結。《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帶我們走一遭藝術與科學的交融體驗,從現代化的實證角度,對音樂提出極為豐富、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讓我們對人類行為與文化進展產生了革命性的理解。
來源: iRead
丹尼爾.列維廷Daniel J. Levitin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行為神經科學、資訊科學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特聘教授。身為教育工作者,他得獎無數。同時 也是暢銷作家,著有《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大家出版) 、《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The World in Six Songs)等,作品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其中《迷戀音樂的腦》為麻省理工學院、UCLA的課堂教材,及哈佛大學的新鮮人通識教育核心計畫指定閱讀。在成為神經科學家之前,他是一位專業音樂人,曾擔任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藍牡蠣樂團的唱片製作人、錄音師,更與史汀、大衛. 拜恩同台共演。三十歲後,他帶著對音樂的熱情重返學界,如今致力於認知和記憶、專注與分類的神經學基礎,並從中汲取管理智慧。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