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臺灣現代劇場發展(1949-1990) :從政策、管理到場域美學

戲劇表演,能夠呈現人生百態,反映種種社會現況。在戲劇中,觀眾可以看見藝術之美,看見現實。劇場的存在,更是其中不容忽略的重要一環。探索臺灣現代劇場發展,認識不同時期的人文與社會風氣。對於多數人而言,劇場即是一個可以前往欣賞演出的場所,其形式不一,規模亦有大有小,然而,關於劇場文化的發展,我們所能探究的絕不只有外在的硬體條件。在一個劇場中,較常或較適合演出的表演形式、主要的觀賞對象、相關的管理規則等,都是顯現每個劇場各自有著不同主體性的證明。劇場,理應被視為一個與表演者、觀眾息息相關,充滿人性化的空間。探討臺灣現代劇場的發展,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面臨局勢動盪不安,劇場的功用多半帶有宣揚政治意識與愛國情操的色彩,藝術方面的發展因而受到局限。隨著日漸安定的社會風氣與開放的思潮,戲劇表演開始有了多樣化的形式,劇場也提升至更具文化意涵的社會地位,不再只是政令的傳聲筒。透過對時代背景的挖掘,了解現代劇場的生命史,更加全面地認識劇場的多樣風貌。
來源: iRead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任職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並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兼任講師,教授「劇場經營與管理」等課程,為教育部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承辦人(1998-2017)。著有「藝術管理」(與夏學理合著,五南出版)、「南海劇場復刻版(1946-2006)」(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出版)等書,長期關注並研究臺灣劇場生態與表演藝術教育議題。電子郵件信箱:itongchou@gmail.com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