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讓過去成為此刻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卷二,眾聲歸來

  • 其他作者: 朱天心. , 李昂 , 楊照 , 藍博洲. , 陳垣三. , 黃凡 , 東年 , 黃崇凱.
  • 出版: 新北市 :臺北市 : 國家人權博物館 ;春山出版 2020.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374 面 ;21 公分.
  • 叢書名: 春山文藝 ;5
  • ISBN: 9869849792 , 9789869849791
  • 附註: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文學系列.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 胡淑雯 --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 童偉格 -- 導讀 眾聲歸來 / 胡淑雯 -- 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 / 朱天心 -- 虎姑婆 / 李昂 -- 一九八九‧圳上的血凍 / 楊照 -- 臺北戀人(節選) / 藍博洲 -- 浦尾的春天 / 陳垣三 -- 賴索 / 黃凡 -- 去年冬天(節選) / 東年 -- 狄克森片語 / 黃崇凱 -- 編輯說明與誌謝 -- 作品清單 --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編序 倒退著走入未來 / 胡淑雯 -- 編序 空白及其景深 / 童偉格 -- 導讀 血的預感 / 胡淑雯 -- 月印 / 郭松棻 -- 波茨坦科長 / 吳濁流 -- 臺灣男子簡阿淘(節選) / 葉石濤 -- 香港 / 邱永漢 -- 夜琴 / 李渝 -- 編輯說明與誌謝 -- 作品清單 -- 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大事記.
  • 系統號: 005009464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國家人權博物館X春山 合作出版 胡淑雯.童偉格╱主編 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 研究轉型正義的吳乃德教授曾提及記憶的社會化過程,以二二八事件來說,面臨兩個階段,一個是解嚴前後要求恢復記憶、挖掘真相,第二個階段則是歷史的闡釋競爭,也就是歷史的政治作用以及責任。至今,轉型正義仍處在第二階段的不斷分歧中,其工作往往經歷再一次的政治與族群衝突。因此文學與藝術將是追求記憶第三階段的路徑,也就是在文藝創作的昇華與對話中,解除政治僵硬的歷史詮釋,讓當代與未來世代以文學靠近記憶的現場,對歷史與人性擁有寬廣與複雜的認識。這些傑出的文學作品源自臺灣獨特的歷史經驗,所透顯的美學與政治、歷史命題,將使我們理解,記憶不僅是政治、歷史的資源,也是美學與創作的資源。 史學家蘭克曾說,歷史要寫得像過去發生之事一樣真實。「那過去發生之事如何像『歷史』一樣真實?」有時是來自虛構。在過去被壓抑如同真空的時代,虛構作品以其最大可能性與豐富的意象,在一片空無中傳出回聲。所以虛構在記憶的現場,重要性等同史料。主編胡淑雯與童偉格不局限於白色恐怖的定義,選出三十篇作品,發表時間自一九四七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二○一七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卷二 眾聲歸來 許多年後,我們才知曉 朱天心 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 李昂 虎姑婆 楊照 一九八九.圳上的血凍 藍博洲 臺北戀人?節選? 陳垣三 浦尾的春天 黃凡 賴索 東年 去年冬天?節選? 黃崇凱 狄克森片語 本卷有諸多回憶者,當世界轟然而來又飄然遠去,回憶者沿足跡探訪,卻只能如浦島太郎嚎啕大哭,或者追問此處到底為何處,不論殘存為傳說、照片或者信件,當歷史被拋過肩頭,這些回憶者仍奮力重新啟動時間。
來源: Google Book
│朱天心(一九五八~)山東臨胊人,生於高雄鳳山。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獵人們》等書。│李昂(一九五二~)原名施淑端,彰化鹿港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曾任教文化大學多年。小說《殺夫》已有美、英、法、德、日、荷蘭、瑞典、義大利、韓國等國版本;《迷園》亦已譯成英、法、日文出版;《自傳の小說》在日本出版;《暗夜》在法國出版;《看得見的鬼》在德國出版。│楊照(一九六三~)本名李明駿,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著有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藍博洲(一九六○~)生於臺灣苗栗。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一九八三年開始寫小說。一九八五年以短篇小說〈喪逝〉獲時報文學獎。一九九八年以〈幌馬車之歌〉獲洪醒夫小說獎。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旅行者》。二○○二年出版長篇小說《藤纏樹》,獲當年《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獎、《聯合報》年度最佳書獎。長篇小說《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藤纏樹》、《臺北戀人》,報導文學《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幌馬車之歌》等,以及多本歷史報導與散文集。│陳垣三(一九三九~)出生於臺北大稻埕,二戰時因疏散搬到新莊,師大物理系、臺大物理所畢業,先後任教師大附中、成功高中,於臺北科技大學退休。一九九六年移居美國,二○一四年返臺定居。二○○六年以〈浦尾的春天〉獲吳濁流文學基金會小說正獎。│黃凡(一九五○~)臺北市人。著作有小說、專欄、政經評論等二十餘種。部分作品已被翻譯成德、日、英等國文字。│東年(一九五○~)基隆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落雨的小鎮》、《大火》,長篇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去年冬天》(同名改編電影)、《模範市民》、《初旅》(英文版Setting Out在美國印行)、《愛的饗宴》、《地藏菩薩本願寺》、《我是這樣說的──希達多的本事及原始教義》、《菩薩再來》、《再會福爾摩莎》;散文集:《給福爾摩莎寫信》;研究:《桃園開拓軼史》、《桃園縣忠烈祠本事》、《道法自然》、《花神與花祭》、《神社的建築與思想》、〈愚人國〉三部曲:《愚人國》、《城市微光》、《美好時光》。│黃崇凱(一九八一~)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字母會:A~Z》、《靴子腿》。▌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多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二○一八年正式成立,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二○一九年,人權館並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 – Asia-Pacific),與國際人權思潮接軌,促進民主與人權理念的推廣及深化。▌主編 │胡淑雯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哀豔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童偉格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西北雨》、《無傷時代》;短篇小說《字母會:A~Z》(合著)、《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