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侘寂 :素朴日常 = わび、さび

在有限中感受無限 侘寂(わび、さび) 影響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終極的日本美學 █ 一種簡單、自然形成的品質,可以深度地滿足與影響使用者。──Twitter創辦人/傑克‧多西 █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 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終極的侘茶之道,奠定了日本人追求「和敬清寂」的美學意識。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經「露地」通往原始心境,立「障子」引進陰影,竹支茅屋的元素與結構暗示了短暫、輕微、拙劣。美,是對不完全事物的敬畏,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 當空間縮減,時間積累,在象徵虛空之所的茶室中,隨處可得的簡朴物品可以取代最高級的藝術,價值概念更迭。美在於素朴日常,最小的元素可以建構宇宙,當下即是永恆。 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柳宗理的手感器物、不對稱的山本耀司、原研哉的無印良品、Twitter140字的限制……重新定義美與生活、懾服西方的日本美學。 █ 「好的設計,是從內部滲透出來的。」──柳宗理 █ 「美是克制,追求極致的『這樣就好』。」──原研哉 █ 「一顆擱淺在沖積平原的石頭,從上游順流而下,歷經時間琢磨,消除了原有的諂媚、主張、色彩、誇張,最終成為美麗的圓石。那是彷彿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光彩的美。」──杉本博司 作者簡介 | 大西克禮 Yoshinori Ohnishi(1888-1959) 日本美學家、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名譽教授 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1930年代開始於東京帝國大學擔任美學教職,1950年退休後埋首於美學研究與翻譯。譯有康德的《判斷力批判》,著有《〈判斷力批判〉的研究》(1932)、《現象學派的美學》(1938)、《幽玄與物哀》(1940)、《風雅論:寂的研究》(1941)、《萬葉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識論史》(1950)等,為日本學院派美學的確立者暨代表人物。 譯者簡介 | 王向遠(1962—) 著作家、翻譯家。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王向遠教授學術論文選集》(全10卷)及各種單行本著作二十餘種,已出版譯作二十餘冊計三百六十餘萬字。
來源: Google Book
大西克禮Yoshinori Ohnishi(1888-1959)日本美學家、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名譽教授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畢,1930年代開始於東京帝國大學擔任美學教職,1950年退休後埋首於美學研究與翻譯。譯有康德的《判斷力批判》,著有《〈判斷力批判〉的研究》(1932)、《現象學派的美學》(1938)、《幽玄與物哀》(1940)、《風雅論:寂的研究》(1941)、《萬葉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識論史》(1950)等,為日本學院派美學的確立者暨代表人物。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