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一個策展實踐的回顧 :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

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策展實踐,個展中策展人與藝術家的互動過程。本書為作者蔡明君以策展人身份受藝術家侯俊明邀請所合作的「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一展作為案例,整理策展方法以及當代策展的認知。本書第一部分為「策展50年發展簡述」,共有四個章節,以「簡史:從展覽到策展」以及「策展人:從史澤曼到奧布里斯特」兩個章節梳理展覽與策展史,接續透過「當代策展方法:從選作到合作」一章談策展方法學演變的影響以及「當代策展態度:委託製作」來論述委託製作的重要性,並說明這些不同的策展方法學對於當代策展,尤其是作者的策展實踐與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針對「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展覽本身,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方法學:個展的策展」、「推拿之室:策展與展示的關係」,以及最後一章「多重角色:推廣、論述與團隊合作」。透過三個不同的角度詳細敘述本策展計畫的主題內容,並說明當代策展在概念與方法中複雜而豐富的實踐,以及組織策展團隊的重要性,和成果的說明。在「後語:當代策展的角色」一章中,回顧展覽圖文書的出版及其後續引發的討論。希望從理論、方法學與技術等部分來分析這個策展計畫的獨特性,梳理出當代藝術策展的技術方法的一種面向,並期望進一步提出當代策展的角色與定位。
來源: iRead
蔡明君,198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家鄉在南投,從16歲離家唸書之後,經常處於一種游牧的狀態,在不同的國家、城市以及居所之間穿梭。不斷移動的狀態加上觀察者的性格,造成了她的藝術創作與策展計劃多半與當時或當地的現象、地方、空間、以及所合作的人有緊密的關聯。又因為從國中美術班開始便投入在藝術領域當中,引發她探索藝術和大眾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好奇,加上長年來在生活中對於環境、自然與生態的關心,她的研究與實踐逐漸走入了無牆的環境之中。她的計畫多半是場域與脈絡限定,與合作對象以分享、討論、甚至挑戰的方式發展,並針對每一次的合作者以委託製作為概念提出計畫。幾個比較重要的策展實踐包括:2009年到2010年倫敦「Beyond The Map」,2010年柏林「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2011年臺中20號倉庫「翻轉吧!倉庫|In/side/out」,2012年東海藝術中心的「院|Yard」與藝術家博覽會中的「群聚|A Gathering」,201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斜面連結—實驗典藏展計劃」中的「待續」、以及2014年受悍圖社委託所策劃的「書圖」與「畫譜」,2015年臺北數位節-魔幻動畫展「有影切片」,2017年於東石與甲仙「後植民計畫:社區生根創作」,2018年於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的「綠洲」、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負育群帶聚落-文化部空總文化實驗室實驗建築計畫」以及2019年於臺南的「2019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等,皆為特定發想的研究策展計畫,包含針對場域、對象、時間或策展方法學的特定性的討論,可看出她策展研究上的執著與專注。現為東海大學美術系短期專任助理教授,並以藝術為方法與人、空間、環境對話,持續發展當代藝術創作與策展實踐。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