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四弦一音 :瓜奈里四重奏的故事 = Indivisible by four : a string quartet in pursuit of harmony

於2009年,瓜奈里四重奏解散,為長達45年的傳奇生涯劃上句點。 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史坦哈特,用樸實無華的文筆,深情地回憶了自己作為演奏家孤獨、浪漫,而又精彩豐富的職業生涯。 從史坦哈特作為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生,四處參加音樂節;到加入著名的管弦樂團,成為小提琴獨奏家;直至最後,遵從自己的內心,放棄獨奏生涯,與大衛、約翰和麥可組成瓜奈里四重奏,作為自己演奏生涯的歸宿。 本書細緻地描寫了瓜奈里四重奏台下的日常:初期演出機會的缺乏,演奏磨合的困難,密集相處之外的疏離,團員受傷時的關懷,以及樂季年復一年的辛苦;除此之外,亦有樂團台上成功演出,獲得無聲褒獎與掌聲的高光時刻。 最後,他們選擇莫扎特的《死神與少女》作為樂團演奏的終曲。「漸強最後一次嘗試起飛,卻隨即墜落,然後樂章最後的和弦逐漸遠去。」 正如瓜奈里四重奏的解散公告中所言:「這旅途漫長,卻也使人無比滿足。能夠演奏無數美妙的弦樂四重奏曲目,環遊世界,並培養無數友情,實是人世無出其右的美好之事。」 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史坦哈特,用樸實無華的文筆,深情地回憶了自己作為演奏家孤獨、浪漫,而又精彩豐富的職業生涯。 從史坦哈特作為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生,四處參加音樂節;到加入著名的管弦樂團,成為小提琴獨奏家;直至最後,遵從自己的內心,放棄獨奏生涯,與大衛、約翰和麥可組成瓜奈里四重奏,作為自己演奏生涯的歸宿。 本書細緻地描寫了瓜奈里四重奏台下的日常:初期演出機會的缺乏,演奏磨合的困難,密集相處之外的疏離,團員受傷時的關懷,以及樂季年復一年的辛苦;除此之外,亦有樂團台上成功演出,獲得無聲褒獎與掌聲的高光時刻。 本書特色 本書的語言樸實但又深情感人。 作者史坦哈特深情地回憶了自己作為四重奏演奏家孤獨、浪漫,而又精彩豐富的職業生涯。
來源: Google Book
史坦哈特(Arnold Steinhardt)1937年生於洛杉磯,早期師隨摩爾迪林(Karl Moldrem)、梅倫布林(Peter Meremblum)和塞德爾(Toscha Seidel),十四歲隨洛杉磯愛樂樂團首次登台獨奏。其後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師隨葛拉米安(Ivan Galamian),及後於1962年在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指揮喬治塞爾(Georg Szell)贊助下遠赴瑞士隨西格提(Joseph Szigeti)學藝。史坦哈特為1957費城青年音樂家比賽和1958年李繁翠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63年伊莉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比賽季軍,多次於北美和歐洲舉辦個人演奏會及以獨奏身分與著名管弦樂團同台演出,包括紐約愛樂、底特律交響樂團、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等。身為1964年成立的瓜奈里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兼創辦成員之一,史坦哈特隨瓜奈里四重奏進行過無數次國際巡迴演出,並於RCA Victor、Philips、Arabesque和Surrounded By Entertainment旗下收錄數十部專輯,直至四重奏於2009年解散為止。他曾任洛杉磯Colburn School音樂學院、巴德學院及柯蒂斯音樂學院小提琴及室內樂教授。史坦哈特著有兩本書:《四弦一音:瓜奈里四重奏的故事》(Indivisible by Four: A String Quartet in Pursuit of Harmo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8)和《提琴夢》(Violin Dreams: Houghton Mifflin, 2006)。他的文章曾刊登於Chamber Music America、Musical America和Keynote期刊。史坦哈特獲南佛羅里達大學和哈勃學院頒授榮譽博士,並獲紐約市頒授傑出文化服務獎,於2010年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他近年持續於其網誌上發表音樂相關文章:https://keyofstrawberry.com/。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