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不只是厭女 :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 厭女的力量越強大? 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 Down girl : the logic of misogyny
- 作者: 曼恩
- 其他作者: Manne, Kate, , 巫靜文
- 出版: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415 面 ;21 公分.
- 叢書名: 不歸類 ;159.
- 標題: Feminism. , Misogyny. , Women's rights. , 女性主義 , 女權 , 性別歧視 , Social conditions , Women Social conditions -- 21st century. , Women
- ISBN: 986344717X , 9789863447177
- 附註: 譯自 : Down girl : the logic of misogyny. 參考書目: 面397-415
- 系統號: 005277865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近年拆解「厭女情結」唯一重磅經典 ◆ 性別學術界公認突破過往論述之作 一如漢娜.鄂蘭提出「邪惡的平庸」,我們也必須正視厭女情結無所不在的平庸性。 楊婉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審訂 ▎本書特色 ▎ ◎ 近年來討論厭女(misogyny)結構最有力、最深刻,且提出開創性觀點的重要著作。 ◎ 本書出版後席捲西方性別學術圈,國內外女性主義學者競相拜讀,引發討論風潮。 ▎國內學者專家齊聲推薦 ▎ 尤美女(立法委員)、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康庭瑜(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每個男人心中都藏著一名厭女者嗎?絕非如此。 厭女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 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機器,是一個強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執法機構── 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無論男女。 ◇ 為何談性別歧視之外還要談厭女情結?兩者有何不同? ◇ 厭女情結如何與性別歧視攜手合作,將女性分為好女人與壞女人,獎懲並行、分而治之? ◇ 為何在越是貌似性別平等的「後父權」國家,厭女的反挫越劇烈? ◇ 厭女者聲稱他們並非仇視全體女性,只厭惡「做出特定行為的女性」,謬誤何在? ◇ 為何女性特別容易原諒厭女的男性,有時還比男性表現得更加厭女? ◇ 為何大眾傾向於責怪厭女攻擊的受害者,甚至認為她們罪有應得? ◇ 厭女情結如何巧妙地偽裝成「理性中立客觀」,潛藏於集體意識之中? ◇ 政壇作為「有毒陽剛氣概」之傳統典型場域,使得當代女性政治人物面臨什麼樣的巨大挑戰? 本書為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一槌定音之作,出版後在性別學術界獲得極大迴響。其論述以女性主義分析哲學角度出發,另闢開創性觀點,且大幅討論美澳知名社會與政治案例,將過去許多曖昧難辨的厭女現象解析得更為透徹,不僅翻新了社會大眾對「厭女」一詞的既定刻板印象,更指出過往相關解釋的偏誤與不足。曼恩指出,厭女情結乃是一敵意系統的展現,與其採用心理學解釋,更應詮釋為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方能尋求解決之道。當厭女結合了社會慣習,深植人心,往往難以察覺或對抗,本書則為「拆解厭女」提供了最關鍵的指引。 很高興看到本書問世,它具有深刻的洞察、清晰的分析,並堅定地投注心力於重大正義問題之上,使我深感振奮。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和教授性別歧視與厭女情結相關議題,但是這部著作開闢了新的視角。舉例來說,曼恩將性別歧視看作一套信念並將厭女情結視為執行策略,為兩者做了極有說服力的區分。凡是思考此議題的人們對於性別不正義的根源何在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曼恩認為「厭女情結」主要是關於女性提供支持、服務和照顧的論點,肯定在我們動盪時代的故事中,占了很大的分量。 ──瑪莎‧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芝加哥大學法律與倫理學教授、《從噁心到同理》作者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凱特.曼恩 Kate Manne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自2013年起任教至今。其研究集中於道德哲學、社會哲學與女性主義哲學。《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為其第一部著作,深刻探索並拆解了現代生活中公共場域和政治場域中的厭女邏輯。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