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地圖會說謊 :AI世代一定要了解的地圖判讀與空間認知能力
- 作者: 若林芳樹,
- 其他作者: 陳嫺若,
- 出版: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223 面 :圖, 地圖 ;21 公分.
- 叢書名: 圖解
- 標題: Maps Psychological aspects. , 地圖學 ,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 Geospatial data. , Map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 Geographic perception. , 地圖資訊系統 , Psychological aspects.
- ISBN: 9570856041 , 9789570856040
- 附註: 譯自 : 地図の進化論 : 地理空間情報と人間の未来. 參考書目 : 面213-223.
- 系統號: 005278200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從岩壁地圖到麥卡倫投影法,從GPS到Google Maps,從心智圖到Uber, 地圖的歷史演化、數位革命、將開啟人類的無限未來! 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地圖,不論是用Google Maps找路、用語音導航開車、還是透過訂房網站以地圖尋找民宿、用熊貓外送叫餐點、或者用Zenly查看家人在何方。甚至在新冠肺炎期間,我們用地圖來看各國案例增長,用「口罩地圖」來尋找哪裡買得到口罩……。 地圖已深入了眾人的日常生活,它影響了我們對空間的認知,也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就在我們對地圖依賴越深的今日,越是需要知道關於地圖的種種迷思: • 地圖怎麼說謊?地圖如何展現特定政治目的?如何不被地圖欺騙? • 女人會想把地圖顛倒過來?空間認知真的男女不同?女性路痴比較多? • 地圖的數位化革命是什麼?數位地圖和紙本地圖的差異? • GIS地理資訊系統是什麼?UGC使用者創作內容的地圖又是什麼? • Google地圖反而限制了人們的眼界?AI時代最缺乏哪種地理資訊人員? 深入解析在數位革命後,地圖與其利用有了什麼改變,又有哪些不變。 以人類的空間認知為主軸,數位化進展的技術背景為輔,重新解讀地圖與人類關係的變化。 專業剖析 有關地圖之內容面面俱到,介紹平易近人,且內涵科學思辯精神。 1. 本書兼具了地圖的發展歷史、演進、地圖的製作理論介紹、技術、人類空間概念的形成,並介紹了近代電子地圖的技術與運用,如GIS(地理資運系統的運用),及從生活化的角度來認識、利用電子地圖。 2. 本書內容取材生活化,容易引起讀者共鳴,例如寄信不寫地址而改用座標會如何、精靈寶可夢、地鐵地圖、GIS、GPS 定位導航、google map等,同時也兼具了地圖的理論與技術層面的介紹,並導入生活化的地圖運用。 3. 第1部從刻鑿在岩石上的線條開始,帶領讀者窺探地圖的各種演進。第2部闡述人類的空間認知能力有一部分屬於與生俱來,但是也會受到當代或當地的地圖繪製方式或流通方式的影響,所以社會與文化對於地圖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第3部則是檢討地圖與人類的關係受到數位科技的何種影響。 4. 本書嘗試以人類的空間認知為主軸,以數位技術之發展為背景,重新捕捉地圖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變化。換句話說,本書企圖帶領讀者明白地圖與地圖之應用因數位科技而出現哪些改變,又有哪些方面並未隨之而改變。 5. 「心智圖(mental map)與空間認知」、「數位科技與地圖利用之變化」、「參與型地理資訊系統GIS/地圖製作」在既有地圖學中屬於邊緣的題目,在筆者的連結之下成為地圖學的最佳跨領域切入點。 6. 作者以科學辯證(實驗資料、文獻,並加入自己的觀點提供對照)的方式,帶領讀者思考、判斷生活中與地圖有關的成見,例如「女生往往是路痴或男生天生具有方向感的說法」是真的嗎?令眾人擔憂悲觀的AI對於人類職業的威脅,例如「AI科技終將取代地圖學者的工作嗎?」……等,其科學思辨的精神非常值得學習,有益於培養個人在資訊爆炸時代中不為輿論或危言所惑的自在自處能力。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若林芳樹1959年生於佐賀縣,在廣島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取得博士課程學分(「理學」博士)。現為首都大學東京研究所都市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主修行動地理學、都市地理學、地理資訊科學。主要著作、譯作有《認知地圖的空間分析》、《從地圖看日本的女性》(合著)《GIS與空間認知》(合編)、《從地圖看世界的地區差異:OECD地區指標2011年版》(合譯,OECD編著)、《參加型GIS的理論與應用》(合編)等。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