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擁有一間木建築幾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長期受牢籠空間制約、習於與污染、灰樸、單調的鋼筋混凝土為伍的我們,一生都不敢奢望住進阿爾卑斯山式的小木屋裡。台灣溼氣重、地震頻、人口稠密、氣候燥熱,一般認為是木建築在台灣不易發展的原因,然而這些都是錯誤的成見。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木建築不但耐震抗壓、防火功能遠優於其他建材,且採最天然的再生材料,因此具有節能、環保、益於人體健康等優點,完全符合「綠建築」、「生態建築」的永續精神。 近年來,不論是設計者回歸自然的心性使然,還是木材本身輕質、環保、利於回收的優質性領導潮流,越來越多由木材構築成的單一建築、集合住宅和大型公共建設紛紛躍昇至國際舞台,木建築儼然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建築新寵。本書深入淺出廣介木建築的歷史發展、地理分布、材質特性、構造方式和用途,並列舉國際新近的木建築案例,逐一述解木建築和防火、基地、採光、營建間兼容並蓄的和諧關係,以及在功能和美學上的淋漓表現。書末附作者巴黎行旅一文,見證法國古蹟木建築維修的近況、技術及相關建築教育,適合有心人參考。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陳啟仁,1962年生,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工學博士。旅居瑞士十一年,專攻木建築,隨歐洲木建築權威德籍教授Julius Natterer(EPFL)研習工程技術,及法國著名建築教授Roland Schweitzer(Uni. Paris, Tobiac)研習建築理論及設計。現任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及建築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張紋韶,1975年生,高雄旗山人,現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常常因為意外而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遊玩,九二一地震後專心於古蹟修復技術相關研究,近來研究興趣集中在木結構相關領域。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