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與死亡恆存於我們的生命之中。世上的苦難是太多──還是剛剛好?紐約時報風雲好書、洛杉磯時報年度好書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邁向死亡。對於死亡的本質,我們知道多少?人類能否憑藉著自己的意志決定死亡的方式?達爾文與佛洛伊德都是徹底改變二十世紀人類歷史的人物,他們讓上帝的重要性盡失,人類與自然之間不再有任何神祕阻隔。人們曾經義憤填膺地駁斥他們的觀點;然而,不論我們是否讀過達爾文與佛洛伊德的作品,我們現今所談的都是他們理論的翻版。當代重要精神分析家亞當‧菲立普,以達爾文與佛洛伊德為例,探討出生與死亡的故事。達爾文一生遭逢許多身邊親人逝去的傷痛,因此潛心研究蚯蚓何以能在身體斷成幾截之後依然存活下去;佛洛伊德則以從容不迫的態度,面對臨死前的那一刻。菲立普歸納出一種無常的生死觀,認為人只要活著就得承受不斷的喪失,而喪失與死亡原本就是屬於生命中的一部分。亞當‧菲立普被稱為「浮世精神分析家」與「最具快樂哲學的哲學家」。這本最新力作充滿快意雋語,是一本奇特另類的西方生死書。●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亞當‧菲立普(Adam Phillips)一九五四年生於英國威爾斯的加爾地夫,雙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律師。十二歲就讀一所位於布里斯托的公立寄宿學校。曾在牛津聖約翰學院專攻英國語言與文學,又在約克大學做了一年的研究,研究題目是關於佛洛伊德對於現代英美詩學的影響。二十三歲開始接受兒童精神治療工作的訓練,為期四年。取得正式資格之後,便多方從事診療工作。曾任倫敦查林十字醫院兒童精神治療主治醫師,現任倫敦渥弗頓花園兒童與家庭諮詢中心首席兒童心理醫師。一九八六年至今,他陸續出版了以下的著作:《吻、搔癢與煩悶》(On Kissing, Tickling and Being Bored)、《育嬰室的野獸》(The Beast in the Nursery)、《恐懼與專家》(Terrors and Experts)、《調情》(On Flirtation)、《威尼考特》(Winnicott)、《一夫一妻》(Monogamy),以及最近的新作《達爾文的蚯蚓》(Darwin''s Worms)。吻、搔癢與煩悶》與《達爾文的蚯蚓》甫出版即獲「紐約時報年度風雲好書獎」,並在英、美各大媒體與文藝界受到高度的關注與評價。《星期日獨立報》評載,亞當‧菲立普堪稱「當代最偉大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柯氏書評》更肯定亞當‧菲立普在精神分析學界的高蹈地位:「亞當‧菲立普之於佛洛伊德派或後佛洛伊德派,正如同古爾德之於古生物學,或是路維斯‧湯瑪斯對於分子生物學的影響。」亞當‧菲立普的系列作品:《吻、搔癢與煩悶》 「紐約時報風雲好書」、「開卷年度好書」、 《育嬰室的野獸》、《恐懼與專家》、《調情》。● 譯者簡介 ●江正文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第十、十一屆梁實秋文學獎譯文組佳作獎,現任教職,譯有《育嬰室的野獸》(究竟出版)。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