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誠品網路書店

白先勇研究精選

■作者簡介

白先勇
(一九三七~)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作家。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均收錄於《白先勇作品集》。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一九四四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一九四九年遷居香港,一九五二年來臺與父母團聚。一九六三年赴美留學、定居,一九六五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一九九四年退休。一九九七年學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作品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的前半生是「現代文學傳燈人」,他不僅在弱冠之年,就與同儕創辦了影響力深遠的《現代文學》雜誌;他的文學創作,也善於刻畫時代變革、新舊價值交替與中西文化衝擊下的人物心理,富有歷史興衰與人世滄桑之感。

在文化懷鄉之餘,亦對臺灣風土人情著墨甚多,不僅有現代主義的技巧,亦有寫實主義的精神,關懷弱勢,筆下悲憫有情,貼近臺灣與華人世界的脈動。融合中國傳統文學的語言質素與西方當代的文學技法,創造獨樹一格的文字藝術,也形塑了古今融合的美學典範。

他的作品不斷改編為舞臺劇、電視劇、電影上演,形成「白先勇立體文學」,影響力與時俱進。且因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深入研究白先勇作品,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化現象」。

近年他投入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在兩岸、美國、歐洲巡迴演出上百場,獲得廣大迴響,讓世人真正了解且擁抱到中國獨有的「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
他也關懷同性戀幽黯國度的子民,以唯一的長篇寫出他們的籲天錄之外,並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目前正在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


來源: 誠品網路書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先勇
(一九三七~)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作家。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均收錄於《白先勇作品集》。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一九四四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一九四九年遷居香港,一九五二年來臺與父母團聚。一九六三年赴美留學、定居,一九六五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一九九四年退休。一九九七年學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作品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的前半生是「現代文學傳燈人」,他不僅在弱冠之年,就與同儕創辦了影響力深遠的《現代文學》雜誌;他的文學創作,也善於刻畫時代變革、新舊價值交替與中西文化衝擊下的人物心理,富有歷史興衰與人世滄桑之感。

在文化懷鄉之餘,亦對臺灣風土人情著墨甚多,不僅有現代主義的技巧,亦有寫實主義的精神,關懷弱勢,筆下悲憫有情,貼近臺灣與華人世界的脈動。融合中國傳統文學的語言質素與西方當代的文學技法,創造獨樹一格的文字藝術,也形塑了古今融合的美學典範。

他的作品不斷改編為舞臺劇、電視劇、電影上演,形成「白先勇立體文學」,影響力與時俱進。且因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深入研究白先勇作品,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化現象」。

近年他投入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在兩岸、美國、歐洲巡迴演出上百場,獲得廣大迴響,讓世人真正了解且擁抱到中國獨有的「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
他也關懷同性戀幽黯國度的子民,以唯一的長篇寫出他們的籲天錄之外,並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目前正在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


來源: 誠品網路書店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