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 :1995年

  • 其他作者: 劉毓秀 , 女性學學會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文化 1995.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328 面 :表 ;22 公分.
  • 叢書名: 兩性研究系列 ;11 , 文化叢書 ;139
  • ISBN: 9571318337 , 9789571318332
  • 附註: 含參考書目.
  • 系統號: 005204565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本書由女性學學會的八位學者透過緊密的合作而完成,於六月中旬正式對外發表。其內容涵蓋法律、社會福利、參政、教育、健康與生育、性暴力、婚姻暴力、工作等八項議題,剖析當前台灣婦女的現況全貌。書中亦特別呼籲:台灣已進入兩性關係與性別觀點急須調整的階段,為了邁入「男女共治共享的國家藍圖」,目前應盡速「調整國家目標與架構」、「還政於女人」,以及「設置各級兩性平等委員會與執行單位」。本白皮書主要用途為提供本學會眾多會員作為教科書和學生的參考用書。此外,婦女研究者、婦運人士、社會研究者也是必然的讀者群。年底至明年初密集的多項選舉,參選者及其助確群也可預期將會以本書作為擬定其婦女政策的參考。前言1993年9月28日教師節這一天,女性學學會宣布成立。六十幾位創始會員中,絕大多數為大學女教師,少數為女性文化工作者。這樣的組合所構成的婦運行動團體,標示著台灣婦運的一個里程碑:觀點、知識、行為模式深受全球性第二波婦運影響的年輕一代女性,有相當數量已進入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領域,而且,她們顯然決定要兼跨學院內外,融合學術與行動。這並不是說在此之前的台灣婦運團體或路線已經過時,相反地,這意味著台灣婦運得到了一支生力軍,它要跟其他婦運團體連線奮戰,加速男女平等的一天的到來。在以行動團體的姿勢度過忙碌、緊湊的第一個年頭之後,我們得到深切的感受:一方面台灣兩性關係轉型的時機已漸趨成熟,它即將牽動廣泛的文化和制度變革,可是另一方面,長期的資源匱乏使台灣婦運有著強烈機動性的特質,以致一直缺乏對台灣婦女處境較為精確的全面性掌握,而且,也欠缺明確的宏觀方向。我們開始思考:在這個關鍵時刻,女學會做為一個兼跨學院內外的團體,能夠為台灣婦運和台灣社會提供什麼特殊的貢獻呢?無疑地,女學會成員所能提供的,便是我們作研究、從事思考的專業訓練。我們於是擬訂第二年的工作目標,結合不同專長的會員,展開《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的撰寫。此舉目的乃在於嘗試描繪台灣婦女現況的全貌梗概,並且,試圖從一個較大、較遠的角度,勾勒台灣兩性平等的未來。我們希望,這樣能夠幫助台灣婦運更有信心地向前邁開腳步。這本《白皮書》撰寫的過程和方式有必要在此加以交代,因為它無疑關係著本書的基本精神。本書的寫作者共有八位,分別負責就福利、法律、參政、工作、教育、生育與健康、性暴力等方面,呈現及分析台灣婦女的處境,並提出政策建議。這八位撰寫者,加上女學會的理、監事(兩者有一部分重疊)總共十三人,組成《白皮書》工作小組,參與《白皮書》醞釀、寫作和定稿的整個過程(這十三人除了八位撰寫者之外,還包括張小虹、瞿宛文、林芳玫、鄔佩麗、胡錦媛)。需要這麼多人長時間共同參與,主要原因有二:(一)女性處境和婦運議題面向甚多,錯綜複雜,需要不同學域的專家共同會診。(二)婦女問題癥結極深,若要認真解決,而不是敷衍應付,勢必牽動社會和文化架構的重大轉變,這重大的轉變若要成功,必須靠整體社會達成共識, 力追求實質的公平和諧。《白皮書》的集體參與,代表的便是尋求共識與全面掌握婦女議題的努力。本書所採用的方法,是將現有的制度、政策、法條、社會狀況、統計、研究、調查報告等等,拿來作比對、分析及詮釋,試圖拼出婦女處境的各個面向。在這樣做之時,我們採用的是一種雙重觀點——一方面,我們秉持婦運的觀點,著眼於揭發兩性之間的不平等,並尋求解決之道。另一方面,我們也以社會所有各方(即一切人我、物我關係的各方)的永續平等共存為基本考量。也就是說,我們追求性別、階層、族群、長幼、人與自然環境……的各方的永續平等共存。以上的雙重觀點所期待的國家和社會架構,以及制度與政策,應根基於對「永續平等共存」的真誠信念,致力於針對不平等、有害共存的現況,隨時進行有效的調整和解決。如此,將權力和利益集中於特定權貴的父權資本主義制度,可望平順地融解於全民民主體制中。這追求全民富足、平等的體制,相信在台灣是有肥沃的土壤的,只等著我們去耕耘,因為台灣人民已經不斷地以自發性的行動證明,我們最看不慣的、最不願意忍受的,就是「不均」。解嚴前後所蓄積的打倒專制與特權、追求公平分配的強大動能,若能導向追求社會所有各方——包括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共存,相信建立美麗新台灣的事,實現的一天並不遙遠。鍥而不捨、蓬勃不衰的台灣婦運,包括這本《白皮書》的出版,顯示台灣女人勇於爭取對社會現狀的詮釋權,和對未來走向的發言權;我們女性所爭的,不僅是權力,更是責任——這是從女性本身的觀點自發地貢獻社會的責任。我們很清楚,台灣婦運毋須背負「捨我其誰」的悲壯重擔,因為蓬勃的婦運只是台灣蓬勃的社會運動——也就是既爭權也爭責的運動——的一環。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韌性,台灣社會的成功轉型應是指日可待的。女學會於去年九月宣布《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的撰寫之後,國民黨婦工會不久也宣布她們要進行《台灣婦女政策白皮書》的編撰。本《白皮書》跟國民黨婦工會版本的最大不同,除了前面所提過的集體參與、共識凝聚之過程以外,還在於完全自費、自力、獨立從事研究和撰寫,因此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本《白皮書》曾經申請國家學術主管機構國科會的資助,但顯然由於本研究不符合主流學術所認可的「社會科學研究」或「婦女研究」的框架,因而未獲補助。除此之外,由於本《白皮書》的參與成員主張堅持獨立自主的立場,因而不曾尋求或接受任何政黨或政府、民間機構的資助。獨立自主,尤其是知識和觀點的獨立自主——這不正是婦運的夢想嗎?這無疑是足以令任何女人雀躍興奮的事!因此,本《白皮書》撰寫過程中的眾多討論會,莫不是在興奮、歡躍的氣氛中,聚精會神地進行的。尤其是,在這個過程中,女學會同時進行著各種有關婦運議題的演講和公聽會,包括「1995年婦女節女學講座」、「廢除國家特考的性別歧視公聽會」、「從警政、社工與醫政落實性暴力防治公聽會」、「落實校園性暴力防治公聽會」和「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公聽會」等等。除此之外,其他婦運團體也頻頻有所行動,展現空前的活動力。這些婦運的實際行動,跟本《白皮書》的撰寫同步進行,顯示的是:我們除了追求忠於女性觀點之外,也積極尋求女性觀點的實踐。本《白皮書》所展現的,因而是一種坦誠面對自我處境,並積極尋求自我實踐的女性觀點。本《白皮書》是女性類似嘗試的第一次,我們深知做得並不周延。有關台灣婦女的一些面向,譬如婚姻暴力及其防治、原住民婦女現況等等,本《白皮書》並未能涵蓋;所呈現的八個面向,資料的搜集有所疏漏,所做的分析也不盡周密;此外,本《白皮書》所提出的政策建議,與所描繪的男女平等藍圖,也可能失之於粗糙。所有這些缺點,我們都知道難以避免。但是,我們確信,台灣自發性的婦運有了這第一本《白皮書》,便等於有了描畫婦運全貌的第一幅底稿,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進行自省和前瞻。而往後各方的意見,則將成為我們撰寫下一部《白皮書》時的重要參考。●
來源: iRead
「女性學學會」(簡稱「女學會」)成立於1993年9月,成員為大學教師、研究生及文化工作者,是一個兼跨學院內外、融合學術和行動的婦運團體,致力於婦運的觀念戰。成立兩年以來,女學會就兩性平等教育、校園反性騷擾等議題,激發廣泛的論戰。本書的出版,是女學會的最新強力出擊。頁數:328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