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超速性追緝

  • 作者: 巴拉德
  • 其他作者: 張馨濤
  • 出版: 臺北市 : 商周出版 :農學總經銷 民92.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231 面 ;21 公分.
  • 叢書名: 當代暢銷小說 ;19
  • ISBN: 9861240616 , 9789861240619
  • 附註: 譯自: Crash.
  • 系統號: 005208022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一對性生活平淡的夫婦在一次車禍後,認識了科學家Vaughan與另一個車禍倖存者Helen,展開一趟奇特的「性探索旅程」,赫然發現他們唯有在車禍的刺激下,才能得到性高潮,因此他們在暗夜裡尋找車禍地點、在撞毀的車子裡做愛、複製著名的車禍場景、與因車禍而肢殘的人做愛…...,在「性與死亡」的灰暗地帶不斷前進……。  ……門把穿破老年人的肺、方向盤刺透年輕女子的胸口、側窗的鉻閂插入年輕人俊美的臉頰。對他而言,這些創傷是從變態科技通往新性慾的鑰匙。這些創傷的意象懸掛在他內心的畫廊中,有如屠宰場博物館的展覽品。(摘自《超速性追緝》第一章)  出生於中國上海、定居於英國的作家巴拉德(J.G. Ballard)被譽為是「電腦龐克」(cyberpunk)文學的導師,他前期的作品猶如解剖精神肉慾版圖(psycho-erotic map)的一把黑暗帝國雕刀,出入於肉身、精神版圖,內外宇宙,視野冷凜但不故作狗血姿態的殺戮炫耀;此時期的作品包括《至惡的大體解剖展覽》(The Atrocity Exhibition)、《終端機海灘》(Terminal Beach)、《水晶世界》(The Crystal World)等,《超速性追緝》(Crash)堪稱個中高峰。  在出版於一九七三的年代表作《超速性追緝》裡,巴拉德締造出不折不扣、甚至超越一般定義的科幻小說——硬底子的科技狂迷(techno-maniac)加成高超的幻(speculation)。此書鮮活但色調凜冽地鋪陳出一群生活於異色情境的孤絕個體,鮮少能真正碰觸到對方,肉體與精神的交接是透過無與倫比的「撞擊」——也就是說,透過第一人稱主角、馮,以及海倫﹒雷明頓等人的共謀,搬演出一場場的「機體—血肉」交媾,在車禍的那一剎那,完成向來無法相互觸及的身體界限。  若要論及巴拉德對於電腦叛客與其作者們的影響,莫過於他對「科技情色」(the techno-erotic)的窮究探索;若是以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論述觀點而言,此書充滿了「解域」(deterritorization)的魅力,充滿耽迷但視野冷澈的筆觸如同透過金屬機械而交相撞擊的的肉體器官,互入看似完整不可侵入、但卻孔穴處處的肉體內外疆域。
來源: iRead
詹姆斯.巴拉德  英國作家巴拉德從小在中國的上海租借地長大,二次大戰期間,曾被關在日軍的戰俘集中營,戰爭所暴露的人性殘酷與血肉橫飛對他後來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他被奉為「電腦叛客」(cyberpunk)文學導師,寫作過《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終端機海灘》(Terminal Beach)、《水晶世界》(The Crystal World)與《至惡的大體解剖展覽》(Atrocity Exhibition)等,其中《太陽帝國》為一九八四年布克獎決選作品。《超速性追撞》(Crash)堪稱巴拉德寫作生涯的顛峰之作,當年本書手稿曾被許多出版社拒絕,有的出版社甚至建議巴拉德尋找心理醫師的協助,但時隔三十年,這部融合性、科技、精神分析、戀物的作品已成重要經典。美國文壇女才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讚譽他為「當代小說中最具智慧的聲音」。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