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因上,我們仍和漫遊在薩凡納(Savannah)的老祖先很接近。我們的信念的形成,充滿著迷信──即使現今也不例外(或許必須說,尤以今天為烈)。某一天,原始部落的某個人抓了鼻子之後不久,雨開始下了,於是他煞費苦心發展出一套抓鼻子祈雨的方法。同樣的,我們把經濟的繁榮歸功於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降低利率,或者一家公司經營成功,和新總裁「走馬上任」有關。走一趟書店,架子上擺滿了成功人物寫的自傳,暢談他們如何名利雙收(我們有句話,叫做「因緣際會」〔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可以用來削弱他們所得的結論)。同樣的混淆,也見諸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教文學的教授對於偶然出現的文字型態,下苦功賦予深層的意義;財務統計專家志得意滿地表示,他們在一堆資料中找到了「規則性」和「反常現象」,其實那不過是隨機現象而已。我們確實低估很多事情中的隨機成分。這一點,或許不值得為此寫一本書來探討,除非是愚蠢至極的專家才會那麼做。令人不安的是科學直到最近才有能力處理隨機現象(可用資訊的成長速度,不敵雜訊的解釋數量)。機率理論是一門年輕的數學學科;把機率應用到實務上,則幾乎不能稱之為學科。本書分成三篇。第一篇省思梭倫的警告,他對稀有事件所下的斷語,成了我終生奉為圭臬的座右銘。我們會談到有形和無形的歷史。第二篇談我在充滿隨機現象的事業生涯中,碰到(以及因此受害)的許多機率偏見──這些隨機現象到現在還在愚弄我。第三篇用以作結,指出消除我們的本性或許不能為功。我們需要的是一些小技巧,而不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同樣的,前人使用的一些方法對我們有幫助。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經營避險基金的安皮瑞卡資本公司(Empirica Capital)的創辦人,也是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曾在紐約和倫敦交易多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曾在芝加哥當過營業廳的獨立交易員。2001 年 2 月正式成為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策略名人堂(Derivatives Strategy Hall of Fame)的一員。獲有華頓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MBA)學位和巴黎-多菲內大學(University Paris-Dauphine)的博士學位。著作有《動態避險:管理普通和奇特的選擇權》(Dynamic Hedging: Managing Vanilla and Exotic Options)。譯者簡介盛逢時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畢業,現為資深財經專業譯者。重要譯作有《科技活氧革命》、《明日引擎》、《解放型管理》、《數字的陷阱》等。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