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夾縫中的放群建構

『時間』是原住民未來命運最大的敵人,瞬息是生滅,淘洗的不只是一個『個體』的生命,它也像潮汐一樣,剎那間便沖垮一個民族或文化築起的沙城。原住民文化存續的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志業,原住民的存亡,也不元全只是原住民自己的事,它隱藏整個台灣在歷史、空間、族群、文化等問題之重構歷程各式各樣的組合動力和可能性。如果我們將民國七十年代視為台灣原住民主體性意識覺醒的年代,毫無疑問的,民國八十年代開始,原住民社會動力的方向已逐漸轉移到法治訂定及行政層級提昇等結構性問題的處理上。歷次憲法增修條文,不僅予原住民族在憲法上有明確的定位,並正面回應『原住民』正名的訴求。更重要的是:憲法肯定多元文化的價值,明白表示政府應依『民族的意願』,推動原住民各項建設。民國八十五年底,行政院成立原住民委員會,中央層級、負責統籌規畫原住民事物的專責機構終於誕生,這是中華民國民族行政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憲法的突破和行政空間的拓展,不再是口號或一廂情願的訴求,而是新世紀台灣原住民必需加以珍惜的現實。這本書記錄了從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九年,作者對原住民文、社會和政治的觀察和期待,算是告別二十世紀的紀念。●
來源: iRead
孫大川1953年生,卑南族。台大中文系畢業,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現任東吳大學哲學系講師、山海文化雜誌社總編輯、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著有《久久酒一次》、《神話之美:台灣原住民之想像世界》、《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等。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