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後現代世界中的阿佩爾

阿佩爾(Karl Otto Apel)是德國重要的哲學家。嚴格地說來,他並非社會學者,但是阿佩爾最重要之處,正在於他對人類社會的終極關懷,而這也正是思想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科學與哲學的必然關聯;這種關懷使得他儼然成為一位他自己所主張的「批判的社會科學者」(Critical Social Scientist)。阿佩爾企圖對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基礎做一徹底反省與批判的工作,並且進一步重建一個更合乎人性(humanity)、能將倫理道德落實(grounding)的普遍且理性的基礎。  這種企圖心與努力,無論成績如何,在理論與實踐、學術與道德分了家,使得人類社會正面臨著科技不斷發展、道德相對淪喪而束手無策的窮困之際,都足以讓每一位社會科學研究者深省,其學說論旨也就成為我們重要的參考。
來源: iRead
林綺雲 ─ 1956年生於高雄市, 東海大學社會學學士(1975-1979)、碩士(1979-1983)及博士(1984-1993), 主修科學哲學、組織社會學與醫療社會學。曾任職東海大學專任助教、兼任講師; 國立台北護專專任講師、副教授; 現任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副教授。另外論著有《生涯規劃》、《社會學與醫護現象》、與《生死學》等;並編有《生死教育與輔導》等書。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