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金潤作 =Chin Jun-tso

從悲憫到詩情──畫壇才子金潤作的藝術日治時期以來的台灣前輩畫家,堅毅卓絕的人有之、樸實苦幹的人有之、豪邁率真的人有之,但像金潤作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翩然優遊於創作的形色天地,浪漫中又帶著一絲桀傲、孤高的藝術家,倒是頗為少見的類型。他在戰後初期台灣畫壇,從首屆全省美展,連續三年獲得特選,並經歷多次無鑑查出品後,以三十四歲的年紀,榮膺省展評審委員;同時作品也在台陽美協等重要畫展獲得重視,被當時媒體形容為「天才」畫家。但這樣一位以傑出藝術才華,快速攀升至令眾人稱羨的畫壇高峰的藝術家,卻以「理念不合」為由,先後退出當年台灣畫壇主流的省展與台陽展等重要舞金潤作色彩的使用,完全是主觀的,他可以把一座觀音山完全畫成紅色,也可以將一些花卉、靜物的背景,處理成一如花團錦簇的天堂意象。而在這些豐美的色彩中,又始終不忽略細膩層次的色階變化,使畫面免於落入設計的陷阱,而散發出強烈的繪畫性。他善於運用色彩,且其中最突出的,是將對比色並置運用的手法。這些手法,具有強烈的衝突性,但在衝突中的和諧,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和諧。金潤作早期受立體派思想的啟發,但在畫面的形式上,卻很難完全歸類為立體派,主要的原因,便是金潤作從立體派的思想中,掌握了色彩造型性的精髓,在色彩的組構中,給予色彩強烈的語言能力,色彩不再只是物象的表面,而是一種有機的造形元素。他放棄傳統以明暗漸層方式來表現立體的作法,而是利用色彩本身的彩度、明度,以及平面對平面互相推移的作用,來展現出一個更具視覺強度與心靈廣度的心象空間。金潤作的藝術,早期雖以帶著「悲憫」情懷的作品崛起畫壇,且在台灣特殊的社會情境中,走入「詩情」的象徵性,贏得畫壇的重視與肯定。在長久思索追求的過程中,除了保有不變的詩情外,畫面的造形性越來越強,也始終充滿著一種前衛的現代感。然而不同於西方立體主義的,是他雖然強調畫面的思考,卻不流於枯躁的純粹理性,而始終保持著一顆善感的心靈。這個心靈的活泉,追根究底,就是來自對自然、對鄉土、對人性的永恆信仰。他棄離權威、不恥虛偽,終生和少數畫友,以藝術的苦行僧和樂道者自許,永不懈怠、從不厭煩的畫著觀音山、畫著那座心靈的森林、畫著那一株株飽含生命的美麗花卉。「一花一世界」、「山色有無中」,金潤作的作品,提供給熱愛自然、追求真理、尊重人性的人們,一個永恆的典範。
來源: iRead
蕭瓊瑞曾任:台南市文化局長現任: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