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4年4月,中鋼集團董事長王鍾渝順利導引中鋼改制民營,少了民意代表的預算審查,中鋼揮灑的空間加大許多。85年11月,中鋼第四號高爐點火,至此中鋼不僅完成政府當初所託,籌建一貫作業大鋼廠的神聖使命,並走向年產粗鋼800萬公噸的經濟規模。除了繼續保持台灣鋼鐵業的主導地位,年產能排名更居全球第18位,估計年營業額至公元2000年可達新台幣1,500億元以上。本著團隊、合作、求新、踏實四大精神,中鋼在馬紀壯、趙耀東、劉曾适等人的卓越領導下,從實施目標管理、全面品管系統、責任中心制度到全面電腦化,從鋼鐵生產者到鋼材供應者,從追求成長到提升企業形象,不但從荒蕪中長成一棵鋼鐵大樹,也促進國內鋼鐵產業升級,而且於回饋社區、推行環保工作上不遺餘力。為因應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化與國際經濟的發展趨勢,民營化之後的中鋼選擇具有業務、技術及製程關聯性的產業,透過轉投資或策略聯盟進行多角化經營,同時有意在東南亞與大陸設立海外生產據點,作為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回顧過去,前瞻未來,中鋼將從國營事業的模範生,走向更具經營彈性的企業集團。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