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如果還可以採用副標題的話,我倒想稱本書為《蔣介石初傳》或《蔣介石粗傳》。總之,今逢中國在二十世紀之長期革命成功之日,我們極待為當中重要領導人之一蔣介石初步作傳,否則很多歷史資料無從綜合。縱使寫書作傳之條件尚不如理想,文辭也免不了粗率,但此項工作已無法拖延(注意蔣一生做事也是在客觀條件尚不具備時提前做出)。只希望日後另有高明隨著時代之展開將我所寫書向前修訂(但請勿向後修訂),以期化粗率為精細,更能與時代融洽。我也希望替此一時期其他人物作傳之作家同樣放寬視界,先著重歷史之長期的合理性,次及於褒貶。使中國近代史先具備與現情切實啣接之輪廓,再提到各人對書中人之恩怨愛憎。我在兩年來從書中摸索之最大成果,則在真切的瞭解蔣介石作為中國領導中數十年,最初並無預感。而只是隨著情勢之展開,發現自己突居高位,成功固然出於意外之迅速,失敗也來得離奇。舉凡中山艦事件之發生;北伐期間在武昌城下頓挫,卻又能在江西打開局面;中原大戰;對紅軍之圍剿與反圍剿;九一八事變及西安蒙難都是事前無從逆睹之場合。即是主持對日作戰,也不過胸中稍存概念,談不上籌謀計劃,所以日後被逼入內地之困窘情形,因著美國之參戰而絕處逢生,藉著羅斯福之提倡而中國成為四強之一,又因中國社會不能對預期的理想對數,而須他蔣介石人身上負責,以後黑金剛鑽之計劃尚未實施勝利突然來臨,和談與內戰接踵而至,也很難在事前見其端倪。綜合以上各事,我們只看出歷已在他蔣介石眼前和手下高速的展開,他無從採取通常合乎情理的方法對付。於是他以直覺作判斷,先以道義為手段,不及則雜之以權宜,多時仁厚,偶爾心狠。被逼不得已則以宗教哲學思想和御己的紀律堅持下去。
來源: iRead
黃仁宇1918年生於湖南長沙。抗戰期間及戰後,曾擔任國軍下級軍官10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14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軍,任第一軍上尉參謀。1944年5月曾在緬甸密支那負傷,受頒陸海空軍第一等獎章。抗戰結束,任第三方面軍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1946年參加全國考試後,獲保送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0年以中國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的身分退伍。再度赴美後,於密西根大學攻讀歷史,獲博士學位(1964)。曾先後在南伊利諾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任教,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曾以《萬曆十五年》一書蜚聲國際,廣獲學界及一般讀者好評。其後《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更成為暢銷書,《放寬歷史的視野》、《中國的大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近代中國的出路》、《關係千萬重》等書也都獲得各地中國人社群的熱烈回應,成為學界異數,影響深遠。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