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江文也 :荊棘中的孤挺花

生於台灣,旅居日本的江文也,一九三○年代即以前衛原創的作曲風格,在日本成為鋒芒畢露的青年音樂家,更以《台灣舞曲》揚名國際。 一九三八年後,他移居北平,在民族情思與傳統文化中尋找新的創作靈感,而完成了《孔廟大晟樂章》等作品,實現創作現代中國民族音樂的理想。 生命晚期,政治鬥爭使江文也身心飽受煎熬,但他仍進行了台灣民歌的改編整理,並以未完成的《阿里山的歌聲》為最後遺作,表達對故鄉濃烈的思慕之情。中國音樂文化的傳統,不僅是江文也創作的根源,也是他的「信仰」。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能這樣深刻瞭解西方文化與現代音樂,卻能堅持「不以西衡中」,努力保存中國音樂特性與傳統的作曲家,除了江文也之外,似乎無人能出其右。 一九八○年起,「江文也」這個名字重新在音樂界引起注意,也讓更多世人得以認識這位優秀的台灣音樂家。多變的人生、敏銳的情感、深沈的思緒,使江文也留下了多采多姿的美麗作品;而他一生勇於追求理想,始終不曾放棄的音樂熱情,也令人深深感動。
來源: iRead
張己任廣東省平遠縣人。九歲開始學鋼琴,十五歲曾於台灣省鋼琴比賽中獲獎。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後赴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The Mannes College of Music)專攻管絃樂指揮,一九七三年以特優(With Distinction)成績畢業。畢業後曾隨現任萊比錫愛樂交響樂團指揮布隆斯德(Herbert Blomstedt)學習指揮。一九七三年獲紐約市立歌劇院總監魯德爾(Julius Rudel)指揮獎,並任曼氏歌劇院助理指揮;同年並擔任紐約青年藝術家室內交響樂團指揮及總監。曾獲北卡羅萊納交響樂團青年指揮獎。一九七五年返台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系,同時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正指揮。三年後,獲全額獎學金赴紐約市立大學博士班,專攻音樂學與音樂理論,並服務於該校之「交響樂計畫」,任總譜編輯及指揮。一九八一年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一九八三年以「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獲博士學位。 著作有《安魂曲綜論》、《音樂、人物與觀念》、《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談樂錄》及《江文也傳》等。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兼任東吳大學學生事務長。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