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張萬傳 =Chang Wan-chuan

l 史學家深度的視野,以文字爬梳剔抉出油彩層疊外的生命厚度與畫家傳奇l 完整的生平介紹、年表製作,並收錄二百多張畫家鉅作與難得一見的影像紀錄。l 台灣美術全集第25冊,緩慢又精心的文化工程,為讀者勾勒瑰麗亮澤的台灣藝術之美。飄浪靈魂的典麗映現--藝術家 張萬傳張萬傳(1909~2003),是一位在台灣美術史上帶有傳奇性的人物,他從年少時期的十餘歲始,就立志成為畫家,到九十五歲辭世,漫長的八十餘年藝術生涯中,除了「二二八事件」這段時間,避居於金山執醫的大弟家中之外,長年幾乎畫筆不離手,連吃飯時間都可以沾醬汁作畫,加以張萬傳作畫時筆觸豪邁、瀟灑有如神助,所以一生留下的作品為數不少。 「臺灣美術全集--張萬傳」第25卷,由專研台灣美術史的學者蕭瓊瑞執筆。蕭瓊瑞認為:張萬傳在高大壯碩的身材之下,卻擁有一顆桀傲不屈又細膩敏感的心靈;但對於畫壇主流,乃至學院教育,則始終冷眼以觀、疏離自在。出生於淡水的張萬傳,自公學校畢業後,再唸高等科一年,適逢被尊稱為「台灣新美術運動導師」的日人石川欽一郎二度來台,組成「學生寫生會」、「台灣水彩畫會」及「台灣洋畫研究所」等,張氏參與其間,深受啟發。之後接受亦師亦友的學長陳植棋之建議,赴日學習,唯因受到當時日本畫壇前衛精神之感召,雖在1931年考入「帝國美術學校」,卻因無法忍受學院教育,而在一年後選擇退學。從此以自學方式,除了在川端畫學校勤練素描外,也大量參觀美展,受到巴黎畫派、野獸畫派、表現主義畫家之影響,終身走著一條孤獨卻自覺且自由的藝術之路。戰前,他曾經密集往來於日本、廈門、台灣之間,所作風景畫不論廈門、鼓浪嶼、淡水等,均具個人強烈色彩,曾入選「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之特選。戰後,創作題材擴及魚及裸女,在借形而不寫形的意念下,畫面呈顯高度自由且形色交融的藝術特質。張萬傳在大同中學教職退休後,以67歲高齡隻身前往歐洲,一圓年少時期的藝術之夢,也再創個人藝術創作的高峰,成為當時畫壇爭相收藏的珍品。張萬傳的畫作,在看似雄渾豪邁的筆觸中,往往透露著細膩典麗的色彩;在豐實厚美的畫面肌理中,散發著淡淡的憂鬱與愁苦。在台灣第一代西畫家中,能將油彩的特質或素描的形色掌握,發揮得如此自由瀟灑、淋漓盡致者,張萬傳如果不是唯一的一位,也是極少數中的一位。藝術家出版社「臺灣美術全集」25卷《張萬傳》的出版,可說是許多人的期待;也可說是對畫家張萬傳,完整生平與藝術作品呈現的一部新里程碑。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