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往事分明在, 琴笛高楼 :查阜西与张充和
- 作者: 嚴曉星.
- 出版:
- 版本: 北京第1版.
- 稽核項: 168 面 :部分彩圖 ;22 公分 + 1 冊樂譜.
- 標題: Authors, Chinese 20th century -- Biography. , 張充和 , History and criticism. , 傳記 , 音樂家 , 查阜西 , Qin music History and criticism. , Chang, Chʻung-ho, 1914-2015. , Musicians , Qin music , Musicians China -- Biography. , Zha, Fuxi. , Chang, Chʻung-ho, , 音樂家 中國 -- 傳記 , Authors, Chinese
- ISBN: 710114781X , 9787101147810
- 附註: 樂譜為經摺裝, 工尺譜. 樂譜封面題名 : 長生殿彈詞 : 張充和錄譜後梅隱廬珍藏 丁亥六月重裝吳逸羣署簽. 參考書目 : 面158-161.
- 摘要: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 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為躲避戰亂而流寓西南. 一代古琴大家查阜西在昆明結識了琴人鄭穎孫, 音樂學家楊蔭瀏及其表妹琵琶名家曹安和, 也認識了年輕的張充和, 開始了"樂人詞家, 朝夕晤對"的歲月. 抗戰勝利後的一九四六, 一九四七年, 查, 張兩家皆居蘇州, 琴笛之會仍斷續有之. 隨著時局的動盪, 一九四八年張充和婚後遠赴美國, 兩人從此再無機緣見面, 直到查阜西去世的前一年(一九七五年), 方恢復了書信聯繫. 本書通過大量詩文, 日記及口述, 未刊手稿等資料細緻梳理張充和與查阜西的交往, 生動展現了二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娓娓道來, 曲折動人. 同時, 作者將二人之間的交往放置於大的歷史背景之下, 描繪了古中國的優雅如何在一群現代知識分子那裡賡續傳承. 正如同白謙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說, 作者"懸鵠高遠, 與眾不同, 寫的是兩位文化人的故事, 揭櫫的卻是一段罕為人知的琴學歷史".
- 系統號: 005280908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抗战之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云集昆明,时在航空公司任职的古琴大家查阜西(1895—1976),与比自己小十八岁的才女张充和(1913—2015)相识,从此以“四哥”“四姐”相称,互授古琴与昆曲,“乐人词家,朝夕晤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与音乐家郑颖孙、彭祉卿、杨荫浏、曹安和,作家老舍,学者罗庸、罗常培、唐兰、丁燮林、浦江清等人或徜徉山水,或演剧雅集,或谈文论艺。他们承继文化命脉,彰显文化自信,虽在乱离之中,风雅未尝稍减。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晚翠园曲会》,也只是记下了这场人文盛事的一角。抗战胜利后的苏州,“干戈未损好春光”,“很可爱,又昆乱不挡,什么都会……我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张充和语)的查阜西与张充和一家往来密切。张充和甚至在无意之中,发现了查阜西正暗中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这样性命攸关的大秘密,查阜西也不过随口叮嘱一下,可见相知之深。不久张充和结婚赴美,查阜西以他留在美国的宋琴“寒泉”相赠,被张充和视为最珍贵的结婚礼物。二十多年后,海外误传查阜西死讯,张充和作《八声甘州》词以为悼念。未几,知尚在人世,又作一首,托家人带给查阜西。数月后,查阜西病故,张充和作第三首《八声甘州》,再悼故友。这一琴三词,是两位大家毕生高谊的见证。本书书名“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就出自第二首《八声甘州》。本书通过大量诗文、日记及口述、未刊手稿等资料,围绕宋琴“寒泉”与张充和写给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细致梳理张充和与查阜西的交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娓娓道来,曲折动人。同时,作者将二人之间的交往放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描绘了古中国的优雅如何在一群遭逢离乱的现代知识分子那里赓续传承。正如同白谦慎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作者“悬鹄高远,与众不同,写的是两位文化人的故事,揭橥的却是一段罕为人知的琴学历史”。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