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辛普森案的啟示 :美國的自由及其代價

美國的建國者對於建立龐大的國家機器始終是很有顧慮的。 美國人至今還在中學課本裡告訴自己的年輕一代:「寫出美國憲法的那些人都經歷過反英戰爭,他們無法輕易忘記,一個大權在握的國王如何奪走了人民的權利。他們還記得那些稅法,和士兵們怎樣在沒有搜捕狀的情況下,就搜查他們的家。」言論自由的關鍵是什麼呢?我想,關鍵就在於它的「內容中性」原則,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堅決地擯棄在言論自由的大門之外。只要讓「真理」二字一不小心從門縫裡溜進來,言論自由就完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呼籲和宣揚言論自由的人們是很容易上「真理」的當的。他們或是明確認為,或是在潛意識中,總是覺得言論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條「陽光大道」,覺得言論自由只是讓真理「越辯越明」的一種方式,在這種概念的指導下,一但走到自己感覺已經「真理到手」的這一步,言論自由被拋棄就成了十分順理成章的事兒。
來源: iRead
林達為兩名作者合用筆名。他們都於1952年出生在上海,1966年中國「文革」開始時中斷學業,1969年初到黑龍江務農,「文革」結束後在1978年進入大學。現居美國。作品有《帶一本書去巴黎》、「近距離看美國」三部曲:《歷史深處的憂慮》(即本書《辛普森案的啟示》)、《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