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廣告的符碼

廣告,我們看的多、意見也多,但知道的少。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不但有趣,它還給予讀者許多知識上的啟發。說它有趣,是因為本書由人與物的關係(人與物也是人物,不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題材嗎?)切入,然後深入討論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然都會接觸到的一種現象──廣告。確實,廣告之發達,已經到了無人可以忽視的地步。達自傳統的商品行銷,近至去年(1991)末,政府首度『開放』電視政治選舉的政黨廣告,幾乎沒有一個社會領域不受其直接或間接的波及。但為什麼廣告竟然能夠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當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在知識上給予讀者啟發,原因在於它就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論證細膩而頗可讓人玩味的答案。廣告,是屬於熱心人的行業,沒有執著的熱忱,不容易維持對廣告的承諾。廣告,也是屬於有心人的事業,唯有比別人多一份專注,多一份理想,才比較司能做出自己的一片天。本書探詢現代商業文明之下,廣告、電視媒體的演進與資本累積的動態關係,分析的基點雖然是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卻有涵納文化研究的企圖。作者非但對於英言世界的媒介文化之政經研究貢獻良多,就中文世界而言,本書應該是這方面書籍的第一本,銪淚發本地讀者以深刻而批判的態度,鑽研廣告的潛能。●
來源: iRead
加力(Sut Jhally)出生於印度、長於英國,於加大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傳播系副教授。他的專業興趣包括了批判的文化研究、社會理論、大眾傳播政治經濟學及國際廣告研究。除著有本書及與人合著《廣告與社會傳播》之外,編有《當代美國的文化政治》,論文見於 Critical Sta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等期刊。● 譯者簡介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所畢業,英國李斯特大學大眾傳播研究中心博士。現任政大新聞系副教授。著有《資訊.錢.權》、《文化.賄賂.脫衣秀》。譯有《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廣告的符號》、《統理BBC》、《大眾文化的迷思》、《媒體經濟學》。編譯《資訊社會:問題與幻影》。喜閱讀、寫作、登山。筆名敦城。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