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中國國富論 :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新國富論 = The wealth of nations : a Chinese version
經濟學家魏萼教授研究的經濟理論是綜合中西方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經濟學。這個研究的方向有別於一般經濟學者僅憑單純的經濟理論為主軸。他說經濟學不是數學上『單一方程式』,而是『聯立方程式』的經濟學。這個觀點在經濟學術界固然還有爭議,但也有其特色。這部《中國國富論》的主旨是從戰後 50 年來的東西方經濟發展經驗來尋找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以迎接日益複雜的 21 世紀經濟。中國人何其不幸,一百多年來內憂外患不斷,民不聊生。民國成立後,國人思想奔湧,知識份子擬對國家有所貢獻,但皆有心無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到二不是『國富民強』,而是『民富國強』。傳統中國經濟思想中的五均六管、平準法、均輸法均為中國經濟文化的特色。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可供借鏡,但其代價仍甚高;尤其是其民主政治演繹的過程,頗為可議。若從中國文化的本質觀之,兩岸經濟不能交流,則國民黨必將使之民進黨化(中國經濟思想斯蜜、凱因化);兩岸經濟不斷交流,則共產黨似將逐漸國民黨化(馬克斯、列寧經濟思想中國化)。這是一樁中國往何處去的重大議題。如此,中國百年來,第一位偉人孫中山先生經濟思想的時代性也將再被肯定。實證與檢驗的結果,已確定 20 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的沒落和共產主義的崩潰。《第三條路哲學》經濟發展模式,將逐漸被肯定。在 21 世紀裡,台灣的經驗、中國的道路、儒家的思想、東方的文化、亞洲的價值、人類的福址等等一脈相承,息息相關。深值重視。中國的問題在於貧窮,中國經濟如何脫離開發中國家「貧窮的惡性循環」,至為重要。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斯、約翰‧凱因斯的思想均不足為中國經濟之所需。本著作強調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與宗教因素的重要性,它是『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第三隻手的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本論住的撰述緣起於國學大師南懷瑾教授的啟蒙、恩師台灣大學施建生教授的鼓勵;而淡江大學創辦人張建邦教授以及前北京大學校長吳樹青教授的作予推介,亦為本書增色不少。●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魏萼1942年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學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1964)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勝路易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 美國聖路易大學(1972)、伊利諾大學(1973)、柏克萊加州大學(1984)、日本東京大學(1997)等校博士後研究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1974-1983)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77-1990)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1985-1998)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資深研究員(1985-1998)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亞洲與世界社主任(1990-1998) 北京大學(1996)、南京大學(1995)、廈門大學(1991)等校客座教授 現職淡江大學專任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著作論文百餘篇,專著14種。(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出版社、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作品在內)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