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黃土地上的貝多芬 :林克昌回憶錄
- 作者: 林克昌
- 其他作者: 楊忠衡 , 陳效真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263 面 :圖 ;20 公分.
- 叢書名: People ;313
- 標題: Violinists China -- Hong Kong -- Biography , 傳記 , 音樂家 , 林克昌 , Conductors (Music) , Violinists China -- Biography , Conductors (Music) China -- Hong Kong -- Biography , 林克昌 傳記 , Violinists , Lin, Kechang. , Violinists Indonesia -- Biography , Conductors (Music) Indonesia -- Biography , Conductors (Music) China -- Biography , Biography , 音樂家 中國 -- 傳記
- ISBN: 9571340472 , 9789571340470
- 附註: 107年捐贈之馬水龍老師藏書
- 系統號: 005249907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1792 年,22 歲的貝多芬從波昂來到同樣說德文的維也納,從此,異鄉成了故鄉,也展開與命運、與人世無止息的對抗。1946年,18歲的林克昌,從印尼遠渡重洋,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音樂院修習小提琴。再回首,故鄉卻永遠成了異鄉。有時,音樂天分萌芽的那股力道,連巨石也要為之崩碎。寒微的出身、不入流的啟蒙老師、時勢的動盪,都擋不住林克昌從雅加達廣播樂團的後座一躍而為首席,又成為安奈斯可的入室弟子,大衛.歐伊斯特拉赫也要收他為徒。對於林克昌來說,音樂是一個福佑(blessing),讓他走上他不曾想像的境界;但是,音樂給他羽翼,卻沒有讓他擁有明辨人間的世故和手腕,因此也是詛咒(curse),開啟了他一生的磨難。然而他相信,「受苦」是音樂家養成不可少的磨練;沒有受過苦,不可能真正理解貝多芬的音樂。他拒絕了歐伊斯特拉赫的邀請,回到排華浪潮方興未艾的印尼,又憤而投入中國的懷抱,也投入文革的風暴。逃離中國後,輾轉澳門、香港、澳洲、台灣之間。越是經歷異鄉,林克昌對華人故鄉的眷戀也就越深濃;只是,對於這些故鄉人來說,他始終是異鄉人,更由於他的「百無遮攔」、「自掘墳墓」,漂泊成了林克昌的宿命。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楊忠衡曾任《音響論壇》、《愛樂人》雜誌副總編輯、中國時報文化新聞中心記者、《音樂時代》雜誌創辦人兼總編輯、滾石「音樂時代唱片」音樂總監、《新朝藝術》副總編輯,現任《新原人》雜誌總編輯。專事樂評寫作與唱片製作,曾獲1999年金曲獎最佳古典唱片製作人,2000年開始參與表演活動,擔任製作、音樂總監、作詞等工作,2003年任大風音樂劇場《梁祝》藝術總監暨編劇。陳效真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現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寶麗金唱片(現環球音樂)古典部、《音樂時代》雜誌社執行編輯,現任普音文化《新原人》雜誌副主編,現為音樂文字工作者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