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重量級作家撒拉馬戈在 1998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講後,曾如此說道:「諾貝爾文學講讓我感到愉悅榮耀,但也因為是第一位葡語作家獲此桂冠感到責任兼具;然而,這個獎不是空前,亦非絕後,它代表班授給我之前每一位優秀的葡語作家前輩,以及我之後卓越的年輕健筆。」這樣深具史觀的文學使命也反映在薩拉馬戈的作品裡。薩拉馬戈以小說聞名,也兼寫詩與劇作,他的作品展現豐富的文字遊戲風格,尤其擅長融合歷史與虛構,在敘事、人物、虛實、是非之間變換書寫方式的風格與技巧。正如薩拉馬戈 Saramago 這個姓氏拆解後的意思(Sera-mago)「真是一位魔術師?!」《里斯本圍城史》對歷史詮釋作新面向探索,書中敘述校稿人在校對里斯本圍城史記載時,質疑歷史的真偽,認為葡萄牙國王必然是拿出交換條件,才能驅使歐洲十字軍援助葡國,從摩爾人手中收復裡斯本,於是他將史籍中的「是」改為「非」,是∕非之間改寫了里斯本突圍的歷史,一字之差變成十字軍從未參與歷史大事。從這段故事綱要,我們已經看出大師在文字遊戲中顯現出對權力書寫嘲弄及官僚價值的批判,也正如瑞典皇家學院對他的賀詞:「他的作品是充滿想向、憐憫與諷寓的預言,但字裡行間仍時時將那被掩飾或隱遁的真實彰顯而出。」前言 這本小說,書名意指為一本關於葡萄牙歷史的書,作者遂得以穿梭遐想於「史學研究」、「歷史小說」與「出入史料之間的故事」,三者之間的差異,而最後者正是喬賽‧薩拉馬戈自己所偏好撰寫的書籍型態。校對者雷孟杜‧希爾法(Raimundo Silva)質疑史料的真實性,為歷史事件想像出另類版本的不同解釋,他不但重寫了葡萄牙歷史上重要的一章,在這個過程之中,也無以逆轉地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由是,這本《里斯本圍城史》不但脫離了傳統的歷史,也不是一本歷史小說,倒是充分體現了薩拉馬戈的論點:歷史和虛構小說係恆常性地相互重疊。這本書操作在兩個敘事平台上:一處位於 12 世紀,包裹在校對者雷孟杜‧希爾法受到內外驅策,不得不撰述的新版本的另類里斯本圍城史中;另一處場景就設在 20 世紀,處理校對者日復一日的常例作息,然後破天荒地與一名新進編輯相逢。女編輯挑戰校對者,要他自圓其說何故激進偏離既定的歷史定論。貫穿這部小說的雷孟杜‧希爾法,可以視為薩拉馬戈的分身,兩人同樣拒絕接受傳統欽定的歷史,轉而思忖歷史學者經常存疑的史料缺口。薩拉馬戈將真人安插在史料脫漏之處,小說家遂以精采故事填補這些真空地帶,同時滿足現代讀者對於重現逼真歷史的期待。由是,打從雷孟杜‧希爾法一開始撰寫收復里斯本的另類歷史,他就模仿薩拉馬戈的技巧,將凡人經驗放在歷史背景之前,換言之,他混合敘事,具體呈現歷史事件,同時描寫當代人如何看待一個既遙遠又歷歷分明,彷彿伸手可以觸及的年代。在完成這個平行構想的過程中,薩拉馬戈提出了幾個同樣在他許多小說創作中所關注的議題。史料來源究竟有多可靠?而歷史學者在處理不確定、模糊地帶與脫漏闕文時,又值得多少信賴?我們應當如何解讀據聞由歷史人物傳達的演說?我們又當如何獲知演說者個人內心波濤起伏?而一旁精準不一地紀錄演說內容者私下感受又如何?這些問題都在書中以一系列對話的形式探討。校對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再度顯示薩拉馬戈面對歷史時一貫破除迷信的姿態。對薩拉馬戈來說,撰述史書其實就像在寫小說一樣,選擇一組彼此連貫的史實,遺忘略去或是刻意跳過許多其他史料,然而倘若這些記事也參和運用寫入史書,同樣一段歷史或許將營造出完全不同的面相。這種想法進一步彰顯在校對者與其分身之間的對話中;里斯本受圍之際,人類種種開創行徑的目擊證人,以及校對者和他的編輯瑪麗亞‧薩拉應答交鋒之時,後者提出挑戰,鼓勵校對者親手動筆寫出自己的歷史,都是薩拉馬戈探討史實真偽的重要片段。小說主要場景放在現代的里斯本,薩拉馬戈這本書也就脫離了史料論述的範疇,不至侷限於一處省思平台,足以供人鑽研重建歷史的技術以及撰史與虛構小說之間的差別。誠如薩拉馬戈其他小說一般,他的成段長句,僅插入最少量的標點符號,再再挑戰讀者。跟隨著他不間斷的思潮心緒,讀者由是醞釀出強勁的互動感。片語、短句以及字裡行間的詮釋就更為廣而紛異了。顯然,讀者可以輕易游移往返在現實的、紀錄的,以及想像的歷史之間,薩拉馬戈在這本小說當中,同樣自由轉換於現在與過去時態,傳達出人類的想像力無阻於時代亙隔的印象。而小說家策略性地將校對者的公寓架設在往日摩爾人的要塞城區中,猶如高距在瞭望台上,隨著校對者心緒流轉,今昔交替,更強調了時間的流動性。再三思索歷史書寫的功能與型態之後,我們發現薩拉馬戈的小說焦點中,最主要的關注點,就在於吾人分別史實與偽作的能力;可信與可疑的史料著作之間如何區別,以及切割分離二者之困難,或用薩拉馬戈自己的話說:「其實,歷史可以許多不同方式撰寫,而這個無限量與無限變化的觀點就構成了我在寫作時的基調。不可能的事物、夢想與幻覺的可能性,就是我的小說的主題。」喬凡尼‧龐提耶若 1995 年 12 月於曼徹斯特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喬賽‧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1922 年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已維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文學編輯,但是他從 1979 年起,即全力投入創作。他的作品包含了戲劇、詩作、短篇故事、非小說與虛構小說,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為二十餘種語言。1988 年出版的《巴達薩與布莉穆妲》(Baltasar and Blimunda)首度將他帶進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費城詢問報》(Philodelphia Inquirer)讚美該部小說「一部虛構而極富原創性的歷史小說,足以比美賈西亞‧馬奎斯顛峰時期作品」。薩拉馬戈並以《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The year of the Death of Ricardo Reis)一書獲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國外小說創作獎」;本書譯者喬凡尼‧龐提耶若(Giovanni Pontiero)亦因翻譯翻譯《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一書獲頒 Teixeira-Gomes 葡萄牙語翻譯獎。喬賽‧薩拉馬戈在 1992 年獲選為當年的葡萄牙文作家,並於 199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當今全球最知名的葡萄牙作家,現居佳納利群島。英譯者簡介 喬凡尼‧龐提耶若博士(Dr. Giovanni Pontiero)前曼徹斯特大學拉丁美洲文學講師,係喬賽‧薩拉馬戈的常任英語譯者。他曾因《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一書獲頒 Teixeira-Gomes 葡萄牙語翻譯獎。他也是克萊瑞思‧黎思貝克特(Clarice Lispector)作品的主要英語譯者。龐提耶若博士在為哈維爾(Harvill)出版公司校訂《里斯本圍城史》譯稿時,猝逝於 64 歲生日當天。 中譯者簡介 秦於理,生於台北,水瓶座 O 型人賜教信箱:yuchinr@adelphia.net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