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組織再進化[電子資源] :優化公司體制和員工效率的雙贏提案
- 作者: 迪格南
- 其他作者: 林力敏 , Dignan, Aaron.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出版 2020.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351面 :圖.
- 叢書名: Big ;335
- 標題: 組織再造. , 企業管理.
- ISBN: 9571382582 , 9789571382586
- 試查全文@TNUA:
- 附註: 譯自: Brave new work : are you ready to reinvent your organization? 資料形式 : 文字 檢索形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電子資源: udn讀書館
- 系統號: 005326274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年度管理大作,清楚、有力、及時,所有關切工作方式的人務必一讀。 ──行銷大師《紫牛》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 ★微軟、花旗、美國運通、百事、凱悅、Airbnb……都在採用的未來藍圖。 ★華頓商學院終身職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盛讚:「迪格南大膽提出一個嶄新的工作世界……現在就找來讀,而且也叫你老闆一定要讀。」 ★《連線》雜誌創辦人凱文.凱利(Kevin Kelly)讚譽:「我被說服了……這本書有潛力掀起革命,卻出奇實用,中肯客觀。」 是什麼讓公司無法實現目標? 又是什麼讓你無法發揮最好的工作表現? 決策瓶頸、官僚主義、留不住人才、超負荷的會議和信件。 我們的組織壞掉了,但我們可以修好它。 .獻給每一個不想被體制拖累、追求更高效能的職場人。 現今,從華爾街到矽谷,幾乎每個人都面臨著同樣的挫敗感: 缺乏信任、決策瓶頸、孤立的團隊、超出負荷的會議和電子郵件、繁瑣的預算、短視近利等等。 還有任何解決方案的希望嗎?為什麼工業革命以來,我們的工作方式幾乎沒有太大改變? 想像一下: 有一個領導團隊,每年省下300萬美元,只因取消了每月一次的會議。 有一家銀行放棄了傳統的預算編制,但幾十年來卻贏過了競爭對手,稱霸業界。 有一家電器製造商將組織分為2,000個自治團隊,卻沒有造成混亂,而是迅速增長。 有一家醫療服務供應商的總部只有50人,卻能妥善管理底下的14,000人,還被評為「最心儀的雇主」。 以上的故事聽來似乎不太可能是真的,但在本書中,作者迪格南將描述他們如何發明一種更聰明、更健康、更有效的工作方式。不是透過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透過自治、信任和透明化的浪潮。 迪格南曾幫助微軟、嬌生、嘉信理財、Airbnb等客戶徹底改造了他們的作業系統,取得非凡的成功。 根據多年來的轉型顧問經驗,他提出未來世界的理想公司新型態──「進化型組織」。 .何謂「進化型組織」? 找到對的方法來達成傳統上辦不到的事情,更快做出好決策,靈活建立與解散團隊,在產品與流程上屢屢創新,工時較少但事半功倍,獲利良好但兼顧環保,替股東、員工、顧客和社會共創美好。 ╱打造「進化型組織」的第一要點:【正向待人】 如果你認為人只會唯利是圖,他們就會唯利是圖;認為人會積極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正向待人就是相信人人最好的一面。 ╱打造「進化型組織」的第二要點:【錯綜意識】 錯綜問題無法解決或控制,只能管理與導引。組織本身是錯綜的,因此要創造對的工作環境,人人就能找出方法達成目標。這將帶來授權與自由,讓大家在多數情況下自由判斷和互動。 .想要優化公司體制、提升工作效率,組織設計顧問迪格南將告訴你: ╱為什麼只有組織不會與時俱進? 如果你看到1910年的服裝、汽車或電話,你馬上就知道是出自古代或現代,畢竟一切已經變了。但現今組織依然是資訊往上傳遞、決策往下交代,為什麼過了100多年,只有組織管理沒變? ╱善用「作業系統畫布」打造進化型組織 善用迪格南獨創的「作業系統畫布」,將能激發你和團隊分辨:何處需發揚、何處需改變。其中涵蓋十二個主題:職權、策略、資源、創新、工作流、會議、資訊以及酬勞等等。 ╱一切真的有可能改變?該怎麼做? 迪格南在書中提供了違反直覺卻很簡單的改變方法,你將學到如何把抗拒和挫折加以轉換,變成很安全的嘗試與實驗,從而讓團隊組織往前邁進。 ╱改變到來,美夢成真 「進化型組織」的進一步型態──「進化型世界」,一個大規模實現正向待人和錯綜意識的世界,工作將變得更具創意、更錯綜、更有挑戰性。 無論你是領導十人還是一萬人的團隊,改善作業系統都是你要做、也是最該做的事。 唯一的問題是,你是否已擁有足夠資訊?以及--你準備好了嗎? 董組織早已是上個世紀的產物,進化型組織則是我們邁向的未來。 國內強力推薦 吳家德╱唯賀國際餐飲總經理 馬克╱職場圖文作家 張?雯╱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教授 程世嘉╱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昭瑛╱KKday營銷長 鄭晉昌╱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