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兒皇帝
- 作者: 司馬光
- 其他作者: 柏楊
- 出版: 臺北市 : 遠流出版 :信報發行 1995[民84]
- 版本: 四版.
- 稽核項: 293面 :部份彩圖 ;21公分.
- 叢書名: 柏楊版資治通鑑 ;69.
- 標題: 歷史 , 中國 , 中國 歷史 -- 後晉(936-946)
- ISBN: 9573217171 , 9789573217176
- 附註: 柏楊本名郭衣洞. 原舞蹈系藏書,92年9月轉入圖書館.
- 系統號: 005250815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 全新製作之流式(reflowable) ePub電子書 ♥ ♥ 之前已購買原始頁面版本之讀者,請重新下載(不須重新購書),即可享受新版電子書閱讀。♥ 徹底透視中國式權力遊戲與政治運作的智慧明鏡 ★ 柏楊耗費十年心血譯解,全書近一千萬字 ★ 編年繫月,以時間為主軸,讓您在歷史的時間長河找到定位 ★ 將舊時帝王之「借鑑」,轉化為現代百姓的「明鏡」 ★ 柏楊:「不細讀《資治通鑑》,要想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政治,以及展望中國前途,根本不可能。」 以史為鑑,每冊都有發人深省的「謀與斷」的故事。最聰明的人懂得從歷史中汲取經驗與智慧,《資治通鑑》讓你看透歷代英雄將相的謀略、決斷、領導與鬥爭、匯為中國歷史人物智慧的總記錄,要在中國式人際社會脫穎而出,《資治通鑑》是你的必備知識。 【柏楊版資治通鑑】是柏楊花費十年心血完成的史籍現代化工程,共計約一千萬字,其內容卷帙浩繁、包羅宏富,將涵蓋了中國宋前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足以瞭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運作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以現代語詞譯解,重現歷史的智慧,將舊時帝王之「借鑑」,轉化為現代民眾的「明鏡」,是一套值得典藏的不朽經典。 【精彩特色】 編年繫月,以時間為主軸,讓您在歷史的時間長河找到定位! 九百年前,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被視為「帝王的鏡子」,希望讓帝王「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捨是捨非」,這部涵蓋中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西元前403年~西元959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縮影,是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鉅著。九百年後的今天,在柏楊十年孜孜不倦、現代語詞的譯解下,使得原本晦澀難解的文言文,從此有了平易可親的一面。 對柏楊來說,歷史的主要功能是「使我們同我們所來自的世界,而有一種知道身世的歸屬感。沒有歸屬感的心靈,不能延續文化的薪傳,而成為太空中的浮飄物。」面對歷史長河中的種種悲慘、醜惡與黑暗面,他從現代多元文化的觀點出發,撰寫「柏楊曰」嚴詞批判,目的是要揭露儒家傳統的醬缸中,政治運作的各種荒誕、腐敗現象,只有站在現代民主、人權的角度,透過法律制度的確立,對權力系統進行規範和制衡,才能確保權力集團不會因為缺乏制衡工具而為人民帶來痛苦。 《柏楊版資治通鑑》五大特色: (1) 地名今註:柏楊在古地名之後夾註今地名;並親手增繪地圖,力倡「史地不分家」。 (2) 官名今譯:柏楊使用現代人能夠瞭解的官名,夾註原稱,使能確知其權力地位。 (3) 西元紀元:柏楊使用西元紀年使能明確顯示時間距離。 (4) 證補史事闕漏:「通鑑」書成之後,數百年間,仍有不少史事陸續被發現,柏楊於譯本內獨力補錄,以存信史。 (5) 柏楊曰:柏楊以現代中國人的觀點,析論歷史成敗因果,評斷重要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以及對不合理歷史現象的意見抒發。 將舊時帝王之「借鑑」,轉化為現代百姓的「明鏡」 《柏楊版資治通鑑》打破以往只有學術界高級知識分子能讀懂的專利,擴及學生、主婦、上班族……等中產階級。藉由它,您可看出統治階層的心態與行事軌跡,是幫您釐清渾沌政局、掌握世事動脈的最佳教本,已故史學大家唐德剛教授甚至以「一書定天下」稱之。 「《通鑑》與其說是帝王的鏡子,毋寧說是人民的鏡子。」柏楊耗時十年完成《《柏楊版資治通鑑》的翻譯工程,只是想追究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歷史為何首尾流離、循環往復,而又充滿了血腥和詭詐?他說:「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思想,包括學術思想和政治思想,都沒有發展出自由、民主和人權的觀念。」而這些問題應該由誰來負責? 《歷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而中國歷史更是世界所有歷史書籍中最豐富可觀的,柏楊希望讀者都能從中獲取人生的經驗與借鑑,因為《通鑑》提供的觀點和智慧,能讓人做個「清明的第三者」,小至市井人事、大至國情世局,都可用大時空的角度冷靜的去審視。柏楊深信,惟有跳脫傳統的桎梏,打破少數知識貴族的壟斷,使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解釋得以確立,《通鑑》的現代意義方能彰顯,國家未來的發展才有希望。 【名家讚譽】 胡三省後第一人 ◎ 唐德剛(歷史學家) 我嘗為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鑑》打邊鼓說,胡適梁啟超和李敖,都曾為現代大中學生開列國學必讀書,洋洋數十種的「書目」。若有人焉, 也要我開個類似的「書目」, 那我就「一書定天下」,《資治通鑑》。看不懂原文,那就看柏楊版白話通鑑。憑良心,我不是為柏老溜鬚,我是自初中時代起,已說了數十年。原因是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如想對中國固有文明,知道點大略,最實際而可行的工作,便是一部《資治通鑑》。 為什麼呢?原來《資治通鑑》便是一部按年編選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大「文摘」,掌握了這部書,不特千年國史如在掌中,其他一切古典文史名著,皆可觸類旁通。足下如也有胡適所說的「讀書習慣」,害病也要看書, 那就有條理地觸類旁通之。真能如此,乖乖,那就不得了也!!曾國藩說:「得富貴如登高山,不知身之自高也。」搞黨做官如此,為學亦然也。 朋友,讀書為學,是硬繃繃的死功夫,老而彌健;他與花拳繡腿的明星作家,和金光燦爛的院士博士,不一定是同一類動物呢。所以筆者便不時向柏楊說,古往今來,把《資治通鑑》這部鉅著一個字一個字(注意「一個字, 一個字」)的細讀無數遍,再把它「寫下來變成自己的知識」的傻子,足下恐怕是胡三省以後的第一人了。──對這種下過「烏龜功」(一個字一個字上爬過去)的人,我輩「跳高欄」(看不懂,不願看就一躍而過之)的讀者,能不脫帽致敬?(本文節錄自《柏楊的思想與文學》) 四大特色,啟迪民主人權 ◎ 卜大中(資深新聞工作者) 我看完全部七十二本《柏楊版資治通鑑》,每次都迫不及待看柏老之曰。司馬光曰或其他歷朝大儒之曰,都是君君臣臣的老套,煩死了。柏楊曰卻引人入勝,因為它有四大特色:一.以人民為本位,不以君臣法統為本位;二.有人情味而且人性化,注重個體超過集體,關懷邊陲超過中心;三.藐視權力邏輯,強調生命與人權邏輯;四.對儒家採取批判質疑的態度。有人說,用現代觀點詮釋古代,是犯了時代錯誤症。我認為柏老並非在做詮釋歷史的工作,而是藉機向滿腦子封建思想的國人,做現代民主人權教育的啟迪工作。他對民族的貢獻,遠比考證詮釋古史為大。 柏楊的歷史之筆 ◎ 張玉法(歷史學家) 歷史之筆有五種:一種重視史學重建,被稱為考證派;一種重視「史以載道」,被稱為春秋派;一種重視歷史解釋,被稱為史釋派;一種對大歷史提出結構性的看法,被稱為史觀派;一種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提出品評,被稱為史論派。《柏楊版資治通鑑》的「柏楊曰」屬於史論。司馬遷的太史公曰、司馬光的臣光曰、王夫之的讀通鑑論,皆屬史論。惟前人的史論多站在朝廷的立場,柏楊的史論是站在人民的立場;柏楊有二十世紀末的智慧,而前人沒有。另外一方面,從現代到後現代、從建構到解構、從報導新聞到顛覆新聞、從修撰歷史到顛覆歷史,是時代精神。柏楊的歷史之筆是顛覆歷史。孫中山曰:先破壞而後建設。像都市重建,不破壞舊有的,如何建立新的?從歷史研究的立場看來,破壞與建設同等重要。 柏楊的歷史法庭 ◎ 劉季倫(歷史系教授) 在歷史的相對性,與人的價值的絕對性這兩者無以化解的糾結中,柏楊選擇了後者,而摒棄了前者。他專注於「個體生命的向度」,他關心的是個人的價值。他注目著那單只俯仰數十年的個體生命,並為他們所受到的苦難而悲。「凡是大義,必有深情」。在他的史論底層流動著的,就是這種因個體生命所受的苦難而生的悲痛。他少了一雙歷史的冷眼,又多了一副人道的熱腸。這使得柏楊變成了《柏楊版資治通鑑》的作者:他希望古往今來的一切人類,都能夠得到他所知曉的最好的方式的對待,所以他也以此為標準,來月旦品評古往今來的一切人、事、物;他因此而沒有成為一個所謂「專業史家」,──那是需要一雙冷眼的(必須留意的是:柏楊是在牢獄中開始讀史的。誰能夠在牢獄中帶著一雙冷眼呢?誰又希罕成為甚麼「專業史家」呢?)。他也沒有成為一個如同毛澤東一般的不恤人命的革命家;卻變成了一個人道主義的、漸進的社會改革者。就此而言,柏楊接上的,是五四新文運動中由胡適所代表的那一支傳統。(本文節錄自《柏楊的思想與文學》)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