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音樂獨行俠 :馬水龍

第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傳記付梓出版,國內藝術界宗師級人物齊聚,打破傳統編排格局,讓讀者踏上一場絢麗的台灣藝術之旅。由國家文藝基金會所主辦的「國家文藝獎」舉辦至今已歷四載,在一個對藝術不怎麼尊重、也缺乏滋養大藝術家土壤的島嶼上,我們應該慶幸有這麼一個獎項,給那些辛勤數十載的藝術家一點掌聲,也該慶幸有「藝術大師」這個系列,有系統地把這些文藝獎得主的生命歷程、藝術進境留下記錄。第三屆文藝獎得主──文學類《鍾肇政的台灣塑像》、美術類《揮手的姿勢──看‧不見‧張照堂》、音樂類《音樂獨行俠馬水龍》、舞蹈類平珩、戲劇類《樂在學習──劇場園丁聶光炎》──的傳記在歷經千辛萬苦,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付梓出版。這屆傳記與往年不同的是採取格局方正的特殊開本,在設計者劉開的統籌下,讓圖文呈現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不管是張照堂特色獨具的黑白照片、聶光炎繁複豐富的舞台設計、平珩在空間中的迴旋都能在這個特殊開本裡得到更妥貼的安頓,而且閱讀起來更舒適,也兼具盈手可握的玲瓏與藝術大師的質感份量。像是《揮手的姿勢──看‧不見‧張照堂》以雙色印刷以使黑白攝影更為精緻,並以適當的流白讓攝影作品本身說話。《樂在學習──劇場園丁聶光炎》以明信郵卡呈現聶光炎的舞台設計,同時佐以聶光炎的現身說法,這種兼具視覺與實用的設計,更蘊含了透過郵寄方式而完成溝通的一種可能,而溝通,正是所有藝術創作的初始動力。附帶一提,每一本書都附贈由國家文藝基金會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拍攝的紀錄片VCD 光碟,馬水龍傳記更是「雙 D」配備,除了 VCD 之外,還有馬水龍作品集的 CD。第三屆文藝獎音樂類得主馬水龍於民國 28 年生於基隆。成長於蒙昧的時代,出身於兩港基隆一個中醫家庭,在積極奮鬥中開拓出一條音樂之路。在其踽踽前行之際,這位素有「音樂獨行俠」之稱的作曲家,透過他的創作來關懷、讚頌他所熱愛的鄉土及人民。他執著傳統, 持續創作,嶄露獨特的作曲風格。其作品結構雖是西方的學院技法。但其曲式與樂器,卻常取材中國與台灣本土固有的文化與故事情節。他連貫古今、融合東方與西方音樂技法及理念上的多方嘗試,不儘速造了自己獨特的曲風,也對日後台灣音樂的發展深具啟發性。
來源: iRead
陳漢金台中縣人,東吳大學音樂系畢業。1986 年獲教育不一般公費留學生獎學金,赴法國巴黎第四大學(La Sorbonne)研習音樂學,先後取得碩士、深入研究文憑、博士三學位。1996 年回國,任教於東吳大學、國立藝術學院,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與美術、西方音樂與文明等課程。出國前曾是幼獅管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員;為台北復興電台製作之「音樂廳」節目,曾兩度獲頒金鐘獎最佳音樂節目。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