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電子資源] :撕下診斷標籤,幫助孩子面對日常挑戰,培養韌性.負責與適應力
- 作者: 尼爾森
- 其他作者: 佛斯特 , 拉斐爾 , 陳玫妏 , 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 臺北市 : 日月文化 2021[民110].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330面 :圖.
- 叢書名: 高EQ父母 ;83
- 標題: 親職教育 , 特殊兒童教育
- ISBN: 9862489391 , 9789862489390
- 試查全文@TNUA:
- 附註: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譯自: Positive discipline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 raising and teaching all children to become resilient, responsible, and respectful
- 電子資源: 2022 TAEBDC電子書
- 系統號: 005328017
- 資料類型: 電子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經典叢書系列, 為「特殊需求兒童」推出第一本振奮人心的教養指南! 協助父母、師長制定長遠的教養方式,溫和且堅定回應特殊兒的需求, 幫助孩子發揮自身潛能,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父母應用「正向教養」育兒,幫助孩子在充滿愛和鼓勵的環境下成長。簡.尼爾森博士延續阿德勒心理學的精神,偕同兩位在特殊教育、兒童和家庭領域工作數十年的專家,攜手為特殊兒家庭和教師提供明確的方針,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潛力發揮自己,超越診斷標籤! ★ 正向教養的視角:所有孩子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指出,每個人都有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需求。特殊兒家庭的父母可能會說:「但是我的孩子不一樣!」不可否認,過動、注意力不足、自閉症、發展遲緩、感官和學習障礙、情緒行為障礙或肢體障礙等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要面臨的挫折和挑戰,確實比一般孩子來得多且艱難,而他們的父母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也無比沉重。但「正向教養」秉持一貫理念,帶領我們以嶄新視野看待孩子的「問題行為」,提供清晰的觀點和實用有效的方法,鼓勵父母採取溫和堅定、互相尊重的態度,正面迎向孩子每天高度挑戰的種種,並相信,即使是大家眼中「不一樣的孩子」,仍然可以透過父母和師長正確的引導,成長為一個自信、快樂,並能在人際關係、工作和生活中成功的人。 ★ 拋掉診斷標籤,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訊息密碼 特殊兒時常被父母、師長看作「與一般孩子不一樣」,而許多孩子一旦被貼上「特殊需求」的標籤後,家長們則變得過度關心、抱著愧歉教導孩子,而將憐憫、同情的心態投射在他們身上,不知不覺過度幫助他們,而忽略了特殊兒有其「獨特性」與「貢獻力」的需求,這些做法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及安全感。本書教你分辨孩子的「無辜行為」及「錯誤行為」,正確回應孩子的需求: ▶ 唐氏症的孩子,反覆打斷正在講電話的媽媽,想博取媽媽的注意。 ▶ 溝通障礙的孩子,常拒絕學校的圍圈活動,執拗地往反方向行動。 ▶ 過動症的孩子,經常突發地在上課中講話,甚至伸腳絆倒新同學、傷害他人。 ▶ 當爸媽出遠門,自閉症的孩子便開始孤僻,撲倒在地上,久久哭泣。 孩童們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一些錯誤行為,看起來就像無辜行為,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分辨?本書提供「錯誤行為目的」量表,讓你正確判斷孩子的舉動,回應孩子背後的訊息密碼,使用正向並有效果的教養工具。 ★ 八個長篇案例,實用的正向教養工具,明確解析特殊兒的行為 本書涵蓋八個篇章的特殊兒童長篇案例,敘述父母遇到的教養難題,並藉由案例中特殊兒的行為,深入淺出地解析其背後的需求;除此之外,各章節納入工具列表,輔助家長及教師調整自身的教養方式,消除親子之間的慣性拉鋸,提供適度的教養處方,例如:積極暫停、修復錯誤的3R原則、懲罰4R理論、家庭會議……等多種教養工具,協助解決孩童錯誤的行為。 ★ 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 ▶ 如何讓孩子適應創傷或殘疾,同時仍然教他們盡力而為。 ▶ 回應孩子難以表達的憤怒,尤其當某種程度的憤怒可能合理時。 ▶ 幫助孩子融入社會,並與同齡人互動。 ▶ 教育對任務掙扎的特殊兒童,同理他們的處境。 ▶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與重要性。 本書不是在治癒特殊兒童,也不是為了緩解孩子的特殊症狀,而是提醒父母和師長:相信每個孩子的潛力、欣賞孩子的氣質;鼓勵孩子積極解決難題,並提供他們做出貢獻的機會;深層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陪伴孩子面對不可避免的挫折感,適時表達同理、關懷、彌補、傾聽的行為;幫助孩子學習寶貴的社交和重要的技能,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正向教養」告訴你,即使是特殊兒,也渴望在家庭和團體中被理解、被認同、被接納,甚至學習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從中獲得歸屬感,並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呼籲父母以鼓勵取代懲罰,與特殊需求的孩子互相尊重、同理,建立深厚且愉快的合作關係! 本書特色 1. 提供明確的觀點和正向教養工具,適合家有0~8歲左右特殊需求兒童的父母,或投入特殊教育領域的老師、社工師、心理師們閱讀,學習積極有效的方法,應用在特殊兒的教育和輔導上。 2. 「正向教養」系列叢書共出版22冊,以16種語言發行60國,全球銷售逾600萬冊。 3. 作者簡.尼爾森為阿德勒學派教養權威、美國風行40年的「正向教養」創始人。 4. 台灣首位獲美國PDA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導師及講師──姚以婷專文導讀、審訂。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崇建/作家、親子教育家、台灣青少年協進會前理事長 林育君/特殊教育DIY創辦人 花媽卓惠珠/亞斯教母、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部落格版主 姚以婷/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國際顧問和認證導師、中華亞洲阿德勒心理諮商暨應用協會理事長、台灣亞和心理諮商和訓練中心院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奕君/樹德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輔導員、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學校和早期教育講師、中華亞洲阿德勒心理諮商暨應用協會監事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各界好評 「身為一個人的完整存在,並不會因為孩子的特殊障礙,而自我設限,打了折扣。特殊需求孩子需要改變,卻也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因此,選擇正向教養,以全新的觀點來看待,將讓這些孩子擁有對自己負責的權利與機會。」──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家中或班上有特殊需求者的父母或老師,這本書無疑將成為你我的指南針,指引我們運用正向教養來面對教養或教導上的難題;更將 『礙』化作勇氣,讓我們懂得『先』照顧自己之後,方能帶著愛與能量來和孩子產生連結、重建關係。」──陳奕君/樹德科技大學 資源教室輔導員、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學校和早期教育講師、中華亞洲阿德勒心理諮商暨應用協會監事 「在和善且堅定的正向態度下,培養孩子尊重自己與尊重世界的正向人格。成人,往往是教養的最重要關鍵。透過此書深入學理與做法,轉化我們原生家庭教養的負向慣性,許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我對自己溺愛兒子、幫他找藉口、低估他的能力感到內疚,此外,我沒有把他跟我其他的孩子『一視同仁』,我在不知不覺中相信他真的有『特殊』需求,但其實他需要的和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擁有歸屬感和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閱讀這本書使我意識到,我幾乎沒有問過兒子:『你有什麼感受?』而我現在已經改變作法,經常問他了。這種對於自閉症的誤解確實存在,我們家每天都在與其拉扯。我們不認為『自閉症』是降低他溝通互動能力的原因,但無論如何,我兒子都不該成為這場拔河比賽的犧牲品。這本書邀請我們想像孩子在三十年後成人的光景。在完成這個練習後,我檢視自己的願望:『我想要什麼?』這本書說出了我的願望:『我希望他擁有歸屬感,並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我無法『控制』自閉症,我也無法為不是我的未來做任何的承諾。不過我現在就可以努力實現這些願望,確保我的兒子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知道有人愛他並願意傾聽他。這無法用『溺愛』或『為他找藉口』的方式做到,而必須透過『鼓勵』,讓他尋求幫助、挑戰自己的極限,對他能做到的事提高標準,以及給他無條件的愛來實現──不因為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艾蜜.阿扎諾博士(Amy Azano, Ph.D.)/維吉尼亞大學克里教育學院教授 「這是一個給父母和老師的最佳資源⋯⋯為理解孩子的行為及其所傳達的潛在訊息,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它是一套非常振奮人心的工具,可以透過將行為轉化成更清晰、更直接的溝通,來引導出孩子表現最好的特質。這本書將能幫助正在照顧特殊需求兒童的父母和老師,為其充滿挑戰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和諧和撫慰。」──黛博拉.赫茲伯格(Deborah Herzberg)/學校心理師 「正向教養提供我們看待孩子行為的新視野。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論你是專業人士或父母,特殊兒表現的某些行為和『錯誤行為』是無辜的。我們認識到這些造成家人之間拉鋸和困擾的行為,其實是孩子障礙的一部分。有了這些知識,再加上正向教養的工具,我們將能對孩子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減少拉鋸。」──希爾德.普萊斯萊文(Hilde Price-Levine)/臨床社工師 「我很高興終於有人做對了!市面上有許多書探討如何分辨孩子是否有特殊需求,但卻很少有書提供範例和工具來幫助父母和老師處理困難的情況。當我在序言中讀到你們說:『很多人只想管好這些孩子,而不是理解他們』時,我簡直都快跳起來了。我愛這本書!」──金.狄龍(Kim Dillon)/北卡羅萊納州羅利市親職教育家 「這本書非常出色⋯⋯作者們對特殊兒童的內心世界極為敏銳,提出能適應並尊重每個孩子的干預手段,他們也尊重學習正向教養技巧來成長的大人。儘管本書所介紹的概念具有專業性和教育性,任何父母和老師還是能夠輕易地理解,也能順利運用、解釋這些概念。」──南希.蘭姆博士(Nancy Lamb, Ph.D)/心理學家 「『正向教養』和『兒童中心學說』(child-centered)的方法直觀、有效、具同情心且『以大腦為基礎』──著重於提高社交情感能力,並解決所有特殊需求兒童的社交行為挑戰。」──大衛.W.威利(David W. Willis)/美國兒科學會醫師 「在從事四十年照顧特殊兒童的工作後,能找到一本認為該把每個孩子都視為具有成功潛能的人──尤其是特殊兒童──的書,相當令人耳目一新。本書以孩子的強項做為發展基礎,提出許多令人振奮的方法,加上具有清晰的架構和實用的工具,相信一定能成為父母汲取資訊和鼓勵的來源。」──瑪麗.賈明.馬奎爾(Mary Jamin Maguire)/臨床社工師 「作為一名教育學教授,我總是向未來的教師強調這個觀念──亦即所有的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不論對錯,都有其內在邏輯。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先去發掘這個邏輯,再幫助孩子找到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是,它認同所有的孩子都有這種內在邏輯,並在幫助孩子改變錯誤行為的過程中,鼓勵父母打開所有的感官傾聽。在個人的層次上,閱讀本書提醒我如何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提升自我。我非常推薦這本書。」──彼得.R.特克爾博士(Peter R. Thacker, Ph.D)/波特蘭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本書的前提是──所有人類都有感受「歸屬感」,和與他人建立連結的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們經常對他們有錯誤的認知,進而對孩子的潛能認識失真。當我們有能力感並受人重視,我們都會對自己感覺更好,孩子也一樣。這本書提醒我們將眼光放遠──所有的孩子都值得知道自己被愛,並且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再者,他們有能力為他人的生活帶來快樂和意義。」──琳達.多茲韋勒(Linda Dorzweiler)/克拉克馬斯縣兒童委員會「贏在起跑點」(Head Start)計畫副主任 「本書內容實用、相關、有效,為父母提供觀點與指導。對於照顧特殊兒童的專業人員來說,這是一本必讀的書。」──諾科納.佩維霍迪(Nocona Pewewardy)/波特蘭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助理教授 「本書所提供的知識和故事的可讀性很高。作者們邀請讀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運用。」──黛比.斯特德曼(Debbie Stedman)/「贏在起跑點」計劃教師 「本書為父母提供一系列的策略來加強親子關係,同時在子女出現『挑戰行為』時,以更積極的態度與之互動。收錄於本書中的故事,都是強有力且具啟發性的日常經驗,讓我們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並使用正確的工具來解決孩子的需求。」──大衛·艾倫博士(David Allen, Ph.D)/波特蘭州立大學
來源: Google Book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