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解密 =Photo
- 其他作者:
紐曼
,
賈西亞
,
拿赫姆
,
德米
- 出版:
- 稽核項:
12 張影音光碟片 (每張約30分) :有聲, 彩色 ;4 3/4 吋.
- 標題:
Photography, Artistic History.
,
Photography History.
,
Photography
,
Photography, Artistic
,
History.
- 附註:
公開播映版
題名取自盛裝物及標籤
Dolby digital stereo, wide screen 16:9.
- 摘要:
v.1: 隨著傳統攝影不可避免的式微,攝影這門藝術能活過21世紀嗎?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對於傳統攝影的衰退有兩種回應,有些人會回到最初,重新找回傳統攝影的簡單和直接,其他人則反其道而行,大膽嘗試、實驗前所未有的聖影方法和美學,結合現代的資源和技術,來創作前所未見的照片 , v.2: 一般認為的攝影就是要走到戶外,拍攝城市或者大自然,將所謂的現實再次呈現出來.然而,80年代掀起了一股室內攝影的風潮,攝影不再只是拍攝風景或靜物,而是日常生活的紀錄,就像一本由影像建構而成的日記一樣,這一類的攝影師也被稱為「日記派」 , v.3: 1920年代,一股古怪風潮席捲歐洲攝影界,被稱為"新視覺運動",代表人物有莫禾里納吉、烏姆波、羅德申科.受到工業化、建構論與包浩斯的美學影響,攝影突破了傳統寫實風格的限制,照片不再保持過往的水平與對稱,攝影師紛紛追求特殊的攝影角度,如:仰角與俯瞰,只為了那不平衡又充滿騷動和暈眩感的照片.新視覺運動,所展現的是工業會對機械和現代化的憧憬,以及未來世界的想像.當時的攝影就是構圖與光影的實驗,將複雜的世界轉化為抽象的線條與簡潔的色塊,並結合拼貼和多重曝光.這場視覺革命,將會引領攝影走向何處呢? , v.4: 20世紀幾位著名的攝影師,如:布列松、卡帕、布拉塞和維吉,因為圖像式新聞之故,讓他們的攝影作品受到大眾的喜愛.於是,具有個人色彩的照片與主流媒體聯手,讓「攝影」成為20世紀最流行的圖像藝術.1920年代開始出版的雜誌,如:德國的<<BIZ>>、法國的<<看見>>、英國的<<每週畫報>>、美國的<<生活>>等,脫離了早期雜誌只用攝影做為文本註解的舊習.這些新興雜誌讓照片成為傳遞訊息的主要工具.但是在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攝影師變得不太願意讓雜誌對他們的照片行使權利,例如:隨意編輯自己照片,重新定義或添加文字藉此改變它們的含義.攝影師開始為自己的作品爭取權利和應有的尊重 , v.5: 概念攝影主要流行於1960年代,探討攝影與繪畫之間的古老衝突,並結合了兩者,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與一般批評攝影的畫家不同,這些畫家反而利用攝影來批判繪畫,攻擊繪畫自詡為「純藝術」與菁英主義的傲慢 , v.6: 攝影技術從19世紀發明至今,人類已經拍攝大約3.5億張照片,大多數的照片都無涉美感,如:家庭合照、旅遊隨拍、畢業紀錄、身分照、風景照、各種作為新聞或情色用途的事件照.許多攝影師開始挖掘這個龐大的資料庫,他們稱這些照片為「拾遺影像」,利用拼貼、重製和對比,為這些照片賦予新的想像和意義.這是攝影技術發明之後的意外結果,攝影師們利用這些照片,創造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經典作品 , v.7: 當一個人完全不會畫圖時,他要如何呈現現實的畫面?答案就是攝影.1939年是攝影技術正式誕生的一年,本集將帶領觀眾一窺攝影是在怎樣陰錯陽差的巧合與競爭中誕生,並進一步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 , v.8: 這次要介紹德國新客觀學派的代表人物「貝歇夫婦」,以及它們帶領的杜塞爾多夫學派.伯恩貝歇與妻子希拉,為消失中的工業世界製作攝影集,走遍全球收集了數千張高爐、礦井和水塔的照片,拍攝這些照片的原則是:不用彩色、不讓主題偏離中心、不用抽象構圖、要在多雲的冬日拍攝以避免陽光與陰影的干擾.安德列亞斯古斯基是他們的學生,同樣承繼了該學派的風格,如:正面取景、直線、適當距離、冷調,並開創了自己的攝影世界.安德列亞斯古斯基的作品,曾以330萬美元在一場拍賣會中售出,是當時全球最高價的照片,他擅長用電腦拼貼與大尺寸的巨幅創作,呈現真實素材中的超現實感.攝影不再只是簡單的紀錄,它是一項藝術品,能夠媲美掛在博物館的畫作 , v.9: 「攝影」發明50年後,開始想要與繪畫分庭抗禮.這場激烈對抗的論點是攝影僅能簡單的、機械式的「模仿現實」,還是攝影也可以像繪畫一般「詮釋現實」?畫意攝影主義努力實踐的攝影技巧,在於不用攝影工具本身的對焦能力和機械精度,想要產生具有繪畫特色的「主觀性」和「柔焦」.畫意攝影主義在歐洲和美國引領風潮將近20年 , v.10: 19世紀中葉,攝影剛被發明時,仍被視為一種科學,而非藝術創作.這次要回到1850年,在那個「攝影手工業」的年代,要讓照片顯影必須使用打發的蛋白來沖洗、手動調整快門速度、曝光時間則是用猜測的、自製相紙與工具.但是,在這10年間,確有像納達、塔爾伯特、包爾德、芬頓...,這些攝影師兼攝影技術的發明家,拍出不同凡響的攝影作品,讓攝影充滿了藝術性 , v.11: 1960年代開始,編導式攝影開始重新受到重視,不再被認為只是一種幼稚的形式.它融合了電影、戲劇、表演、雕塑等藝術,它的虛構反而帶來無限可能,在一張照片中交錯戲劇性和曖昧性,每個人都能在照片這張白紙上,書寫自己的故事.這次將介紹編導式攝影的先鋒,如:尤金米特亞德,拍攝戴面具的人,表達隱藏原始蠻暴的表面平和;杜安麥克斯,在照片中加入敘事和時序的概念,讓一系列靜止的影像創造出新世界;辛蒂雪曼,親自扮演各類型電影的女主角,解構美國電影中的女性形象 , v.12: 這次將解開超現實主義攝影的「商業秘密」.20年代到30年代是超現實主義最活躍的時期.照片被拆解、拼湊,然後產生特殊的結果.在光與影的框架中,不斷疊加各種不同元素,賦予照片辛的意義.在圖像蒙太奇的過程中,觀眾也成為攝影、想像和現實中被利用的一部份
- 系統號:
005328783
-
資料類型:
視聽(影像)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
目前引用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