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戲劇性的想像力 =The dramatic imagination : reflections and speculations on the art of the theatre

◆朱宗慶 林懷民 金士傑 賴聲川 一致推薦◆影響一世紀的劇場大師之作◆中英對照典藏版首度出版◆中文版新增由譯者王世信導讀的「現代人的延伸思考」◆放諸領域皆準的藝術通則,領略藝術、學習創作的最佳啟蒙◆劇場設計師 王世信翻譯◆聶光炎(劇場設計大師) 審定他是極富心靈洞察力的設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美國舞蹈大師一位召喚性靈的高僧一位美的追尋者──約翰˙梅森˙布朗(John Mason Brown) 美國知名戲劇評論家藝術……教我們用簡單的符號表達廣闊的意念。──愛默生這是一本影響劇場界的經典之作,其中的精神影響了現代劇場設計觀念將近一世紀之久。作者羅勃•愛德蒙•瓊斯 (Robert Edmond Jones,1887-1954),是美國當代劇場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製作人、導演及教育家,瑪莎˙葛蘭姆譽他為「極富心靈洞察力的設計家」,他以簡約卻切合戲劇的現實性的舞台設計,加上充滿想像力的大膽燈光用色,為劇場設計開創了一種新思維與表演形式。當他在「社群劇院」教課時,總是這麼跟學生開始第一堂課;他慢慢地,靜默地看著每一個,每一個學生,來回地看,幾乎是以籠子裡那隻獅子的步調及韻律來看。然後,突然之間,他會向學生喊說:「我非常仔細地研究你們每一個人。因為,我知道,這間教室裡只有一些人,極少數的人……對成為藝術家有著天生不可救藥的狂熱。」藝術家從來不「選擇」他的命運,而是天生註定要對藝術狂熱的。本書是他畢生最重要的代表作,更是少數可以隨著時間流逝而得以流傳成為雋永的經典之作。書中對於劇場設計與藝術創作的超凡體會,啟發了無數年輕後進。他在書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示著我們,做為一個劇場工作者如何從內在──人的內在、角色的內在、文本的內在、時代的內在、來探討設計。他所傳達的意念,早已超出劇場的範疇,而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藝術通則了。劇場設計大師聶光炎,認為這是一本每位年輕藝術家、劇場愛好者、設計師、創作人必讀的經典之作。本書由現任臺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長,也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世信翻譯。王世信,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生,主修舞臺設計。隨後赴美於紐約州立大學普契斯分校修讀藝術碩士,返國後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從修讀舞台設計的戲劇系學生,然後事舞台、燈光服裝設計工作,到擔任劇場設計學系之教職,這一路劇場工作生涯的感觸與教學經驗,使他對於羅勃˙愛德蒙˙瓊斯的文章感觸甚深,他也希望透過中文翻譯工作,將此書與更多劇場工作者以及學子共享。為了幫助讀者可以深入領會,中文版特別增訂「現代人的思考延伸」,拉近讀者與原著的距離。
來源: iRead
羅勃•愛德蒙•瓊斯 (Robert Edmond Jones,1887-1954) ˙美國20世紀的劇場設計師。1910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曾赴歐洲學習劇場一年。˙他最為人所知的是為美國戲劇融入了新的舞台設計。將舞台、燈光設計與戲劇演出融為一體,,為劇場設計開創了一種新思維與表演形式。˙戴伯特•烏拉(Delbert Unruh)──美國肯薩斯大學影劇系教授(《劇場名朝》作者),在1992年編寫了《新劇場之興起,羅勃•愛德蒙•瓊斯的演講》(Toward a New Theatre, the Lecture of Robert Edmond Jones)一書,由此可見他對當今劇場界的影響。˙曾發表了許多關於劇場工作價值與反思的文章與著作,包括:Drawings for the Theatre (1925), The Dramatic Imagination (1941), Continental Stagecraft (1922),其言論與對劇場的反思,直至今日仍具有崇高的價值。羅勃•愛德蒙•瓊斯劇場大事記˙1915年《家有笨妻》一劇,瓊斯大膽使用簡約的概念來表現,舞台與服裝設計以黑、白、灰為主色調,與當時百老匯的戲劇製作大相逕庭,建立起羅勃.愛德蒙.瓊斯的設計創作風格,也為當時美國的舞台設計帶來新的革命。˙1916 年,為了慶祝莎士比亞300周年誕辰紀念,瓊斯與 Joseph Urban 合作Caliban by the Yellow Sands,這齣戲因為涵蓋了大量室外燈光的設計及運用、超過三千件的服裝設計,被公認為具有歷史紀念價值,更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高峰。˙1930 年《青青草原》(The Green Pastures),堪稱瓊斯歷年來最成功的商業作品,並於1951年又再度加演,共計演出了1642 場―這一次的演出也是他最後一齣製作了。而《魯特琴之歌》更被視為他一生最後的代表作。˙1941年寫下《戲劇性的想像力》本書自出版以來,在劇場界始終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闡述的設計理念更是歷久彌新,直到今日都顯見其真知灼見已遠遠走在時代的前端。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