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月光光 :光復以前

  • 作者: 呂赫若
  • 其他作者: 江彬如
  • 出版: 臺北市 : 遠流 2006[民95]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53面 :圖 ;21公分
  • 叢書名: 臺灣小說.8
  • ISBN: 9573257173 , 9789573257172
  • 附註: 教育部98年度臺灣文史基礎圖書建置計畫:「臺灣文學地景與文化尋繹」計畫主持人:陳致宏老師. 99年度臺灣文史藝術基礎圖書建置計畫 : 「戲劇、歷史記憶與當代詮釋」.
  • 系統號: 005015102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台灣人莊玉秋為了租屋,必須偽裝成標準的國語(日語)家庭,因為房東要求租戶不能說台灣話。但是日子一久,一家人憋不住那種不講母語的苦悶,一不留神,母語突然脫口而出,被房東聽到了,令莊玉秋感到徬徨。他不知道:應該改變自己去附和這種國語政策?還是讓自己的家人盡情以母語交談,即使找不到房子也無所謂?‧ 延伸閱讀:日據時代的台灣庶民生活
來源: iRead
呂赫若(1914~1951),本名呂石堆,台中潭子人。1934年畢業於臺中師範學校,次年即以〈牛車〉嶄露日本文壇。翌年〈牛車〉又與楊逵〈送報伕〉、楊華〈薄命〉,經胡風翻譯,被選入《山靈-朝鮮臺灣短篇集》一書。曾赴東京學習聲樂,返臺後,加入《臺灣文學》,參與編務,並偕友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致力於臺灣劇運。作品具有濃厚的社會主義思想傾向,對人性的貪婪、人倫道德的崩潰、人民艱辛生活的真相、女性無奈的悲劇命運、皇民化運動下臺灣人心靈的扭曲,表現出高度的關懷與同情。作品見證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結構和農村家庭組織病態。能精確掌握文學本質,其藝術手法以客觀冷靜著稱,文字精鍊自然,人物心理和事件處理細膩深刻。呂赫若也是和楊逵一樣,在戰後未曾停止文學的腳步,他在1946年已經能用中文寫小說,陸續有〈戰爭的故事--改姓名〉、〈戰爭的故事--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和〈冬夜〉四篇。因受陳文彬影響,思想逐漸左傾,進入50年代,他忽然從台灣消失,關於他的轉變和下落,留下的是無法證實的傳言(說他參與「鹿窟武裝基地事件」,在石碇附近的鹿窟山區不慎被毒蛇咬死)。外表俊逸、才情洋溢的呂赫若,是左翼文學人物、聲樂家、劇場的主角,激越的政治道上的不歸人,一生宛如彗星般的璀璨卻又短暫,留給人無限的懷念,到了90年代,他甚至被稱為「臺灣第一才子」哩。著作有:《呂赫若集》(前衛)及《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出版)。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