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找路 :月光.沙韻.Klesan

  • 作者: 林克孝,
  • 出版: 臺北市 : 遠流出版 2010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287面 :彩圖 ;22公分
  • 叢書名: Taiwan style ;6
  • ISBN: 957326577X , 9789573265771
  • 系統號: 005333840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文化評論家張小虹、作家瓦歷斯.諾幹 浪漫推薦 大概大多數人會將《找路》這本書當成「古道踏查」、「自然文學」或「山岳書寫」的範例,但我卻私心揣想這終究也是一本愛的羅曼史……──張小虹《找路》找尋的,其實並非是神祕而險惡的山野,爬梳的並非是時光掩蔽的聊齋志怪。《找路》的本質是,褪盡財經風暴的克孝傳述泰雅老人說故事的老靈魂。──瓦歷斯?諾幹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那首他從小耳熟能詳的〈月光小夜曲〉,背後似乎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後,他展開了整個故事的追尋──他想要去找一條深埋在宜蘭南澳山區、已被時間與自然湮蓋的「沙韻之路」。對他來說,這是一條「不曾走過的路」,後來卻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條山徑。 故事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不幸失足落水。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皇民化教育的題材,為沙韻鑄了一口鐘、作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然後,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淡去,只在蘇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說明碑,以及那首〈沙韻之鐘〉──後更名為〈月光小夜曲〉,一首四、五年級以上的人大約聽過、卻多半不知其來由的抒情民歌。 為了還原這條「沙韻之路」,他常常一個人,跋山涉水,餐風露宿,披荊斬棘,後來則加入愛侶的默默跟隨與陪伴。而藉著問路,他也逐漸認識了一群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的大小朋友。該族的歷史,也從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山上的泰雅老獵人成為湮滅古道的最佳嚮導,找路的敏銳天賦與開路的敬業精神讓跟隨者既感動又讚嘆,他也開始學習用獵人的角度,觀察、行走於山間。有一天當他發現,原本夜行山林會忐忑恐懼的他,突然可以戴起頭燈,聽到哪有聲音就往哪裡去,追尋起飛鼠、山羌,而心情是興奮的,山上的黑暗對他來說,變成是掩護,而不再令他害怕時,他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已被這片山林徹底改造了……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