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中國服飾 =The costume of China

十八世紀英國人凝視中國達官貴婦和市井百態, 今日回顧這六十幅圖,仍具文化視覺衝擊。 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的年代, 這些生動的視覺圖像,成為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 大航海時代中來到中國的西洋人,在沒有攝影術的協助下,除了文字,也仰賴繪畫傳遞其見聞,例如隨馬戛爾尼使節團訪中的西洋畫家。此外,當時在廣州通商口岸中有一群兼習中西傳統畫藝的畫師,他們既主動描繪中國人的社會百態與園林樓閣景致,以作為個人紀念品或餽贈親友的伴手禮售予訪華的西洋人士,也被動地接受洋人指定的題目作畫,由於買家都是來華洋人,所以通稱為「外銷畫」。 本書是畫師蒲呱接受當時在廣州養病的英國軍官喬治.梅森委託所繪,他抱著寰宇蒐奇的心態,凡與當時西洋社會不同的中國風俗都在蒐羅之列,尤其更加關注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全書六十幅插圖,銅版精印,手工上色,配上文字說明,內容包含:達官貴婦、販夫走卒、工匠藝人、士兵平民、乞丐僧人等,於一八○○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引發頗大反響。 中國歷史悠久,每當出現新的政權,「易服色」成為最基本的政策之一。因此,歷朝歷代的服飾變化極大,即使是同一朝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並非一成不變,即使是代表權貴與官員身分的官服,不論男女,早期與晚期也不完全相同。今日幸賴有西洋人在異國獵奇的歷史背景下,藉著當時在廣州從事外銷畫創作的職業畫家之手,為我們留下不少圖畫,描述當時社會百態與人們衣著。可說是一本西洋人眼中的「中國服飾與習俗圖輯」。 本書特色 ◎ 這些庶民日常生活樣態,難以出現在中國史籍與文人畫家筆下,幸而透過洋人和外銷畫家之手留下珍貴記錄。 ◎ 為彌補梅森文字的不足,由故宮文物專家嵇若昕專文導讀,帶領讀者進入中國清朝的服飾衣著和街市百態。 ◎ 詳盡增列百餘條譯註,補充古今中外史料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