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Google Book

唐宋類書徵引<<禮記>>資料彙編[電子資源] =Citations of the Liji found in the Leishu compil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自1998 年開始,先後建立先秦兩漢及魏晉南北朝一切傳世文獻資料庫,然而部分佚書、佚文則未見采錄。此等佚書、佚文,可以借助類書所引重新蒐集。《唐宋類書徵引古籍資料彙編》即利用已建成之類書電子資料庫,對唐宋類書引錄最多的幾種古代文獻,以句列並排的方式對比相同的文獻資料,蒐集有見於唐宋類書的今本文獻之異文,俾能為學者提供便捷之文本資料檢查工具,據此分析今本文獻與引文之異同,探求文本原貌。類書所引而又不見於今本者,列為佚文,重新編排收錄,以進行有系統之文獻輯佚工作。中心現將所有研究成果編排整理,迄今已完成多種重要文獻之彙編資料,諸如《淮南子》、《莊子》、《呂氏春秋》、《左傳》、《禮記》等,並彙輯成書,收入《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禮記》是記載儒家思想學說的重要典籍,孔穎達〈禮記正義〉云:「《禮記》之作,出於孔氏。」又云:「七十二之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 其〈禮記正義序〉則曰:「於是博物通人,知今溫古,考前代之憲章,參當時之得失,俱以所見,各記舊聞,錯總鳩聚,以類相附,《禮記》之目,於是乎在。」足見《禮記》的功能和價值。 《禮記》卷目,歷代所載各異,清阮元「為《校勘記》六十有三卷」,卷目與《四庫全書總目》所載同。《禮記》最早由東漢鄭玄編注,隋末唐初陸德明訓音,唐孔穎達等作疏,清阮元纂刊《禮記注疏校勘記》。《禮記注疏校勘記》最早刻本是嘉慶十三年(1808)文選樓刻本(單行本),《續修四庫全書》本《禮記》即據南京圖書館藏文選樓本影印。嘉慶二十一年(1816),阮元命盧宣旬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糾正前本之紕漏訛誤,存疑補闕,考訂精詳,並於每卷正文後詳附校勘。道光六年(1826),南昌府學朱華臨重修阮元校刻之《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將之雕刊刻印,乃最早之善本,多為學者推善。張之洞《書目答問》言:「阮本最於學者有益。」4 本書所引《禮記》,亦以此為底本。 本書蒐羅唐宋重要類書所引《禮記》正文及注文,用資比對今傳世本,考其異同,望能有助於學者《禮記》一書之研究。
來源: Google Book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