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後工業機會 :一個批判性的經濟社會學論述 = 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 : a critique of economic discourse

  • 作者: Block, Fred.
  • 其他作者: 鄭陸霖 , 吳泉源
  • 出版: 臺北市 : 群學 民93.
  • 稽核項: 350 面 ;21 公分.
  • 叢書名: Gaze ;1.
  • 標題: 經濟預測.
  • ISBN: 9572899023 , 9789572899021
  • 附註: 含索引. 譯自 : 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 : a critique of economic discourse.
  • 系統號: 005027088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我們絕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其實一直被「生產」、「交易」、與「消費」循環不已的經濟迴流所籠罩。我們的生活、生涯與生命始終與所謂的「經濟」息息相關,也因此,我們理解「生產」、「消費」、「工作」、「休閒」等等這些基本經濟範疇的方式,幾乎也就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我們周遭的環境(父母、兒女、同事、老闆以及所謂的「社會」)、以及我們如何跟這些環境中的人與事互動。理解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而行動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這正是本書作者Fred Block教授想要跟你交換意見的主題:時序跨入後工業,在充滿開放與彈性生機的數位時代裡,我們腳底踩著的是可以讓創意自由奔馳、讓工作/休閒更加豐足而有意義的寶藏;然而挖掘與把握這些機會的關鍵,最終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跳脫舊思維的束縛,勇敢地去嘗試全新的「經濟想像」。 《後工業機會》是一本經濟社會學的著作,它毫不妥協地提供我們一套替代經濟學的另類想像,鼓勵我們轉身背向那滲入到現代人筋骨脊髓的經濟學教科書,面向我們對於經濟生活其他論述的「可能性」。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你科學指導的絕對定見,Block迎向後工業挑戰的經濟社會學之旅,是一本破除迷信與權威的著作,目的在為務實地摸索制度創新的實踐道路排除障礙。Block的這本《後工業機會》出版於1990年,是經濟社會學復甦的早期作品。Block把經濟社會學當成一種對發展中現實經濟政治體制的論述介入,並採取一種更為辯證的知識想像。Block在書中,首先是大量援引新制度學派經濟學的批判性見解來當成木馬,藉此將「社會鑲嵌」的觀點悄悄送進主流經濟學的特洛伊城內引爆,來接引並烘托「社會鑲嵌」在抵抗放任市場上的正面意義。Karl Polanyi當年提出「社會鑲嵌」的原始精神,便是在反對與拆解主流經濟學獨斷封閉的市場想像。換言之,「社會鑲嵌」是在「自律市場」的對照之下才顯示出其中道的實踐力道。Block因此慧黠地乾脆先翻轉此概念,透過「市場性」(marketness)來突出「鑲嵌」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Block分別針對三個經濟論述的核心概念,「勞動」、「資本」與「產出」一一抽絲剝繭,廣泛地採用各種包括自動化技術、職業訓練、工作與休閒動機、家庭消費支出等研究資料,逐步解開經濟學論述受限於量化架構無法公允正視制度與組織因素重要性的陷阱。這裡,Block又一次準確地發揮了「社會鑲嵌」的實踐意義。由於主流經濟學的典範限制,經濟活動所鑲嵌的制度與組織脈絡只能臣服消失於量化程度的判準下,在這種「以形式要件來決定研究內容取捨」的工具主義下,「質性成長」的視野注定無法被有系統彰顯的宿命(如果不是反而被遮掩的話)。而一旦經濟學思維主宰了我們的公共想像,也就意味著我們在迎接後工業挑戰上思考與行動的自我設限。這是在方法層次上,經濟社會學強調「社會鑲嵌」的意義。在後續的章節中,Block在更為具體的層次上巧妙地編織一系列「趨勢─作為」的平行概念,來喚醒我們被經濟學霸權論述的量化視野所長期壓抑、然一直深孕在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的質性體驗。在此,後工業的機會與挑戰具體展示在如下的趨勢:「非線性生涯」意味著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生活風格;「資本節約」烘托出「組織性會計」與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GNP的測度問題暗示了「競逐地位財」對生活品質提升的弔詭與「優質公共財」之緊迫;「非薪資報償」與「優質照護」的人性需求提醒我們正視「志工」在維護社會公義與團結上的積極意義;「生產性休閒」與「休閒性工作」挑戰長期撕裂我們個人與家庭生活的思考陷阱,鼓勵我們深切反思生活的重心與意義何在,以及如何在後工業洪流下創造更為完整、更為富於生產力的人生。若受到「自律市場」經濟思維的束縛,一個形式上步入「後工業」的富裕社會,卻可能仍舊受困於公共建設低落、公共衛生萎縮、惡質媒體肆虐、衛生下水道闕如、環境生態破壞的惡劣生活品質。弔詭的是,人們越有錢、社會越貧乏;經濟越成長,發展越短視;市場越「自由」,人們卻越覺得無力。新自由主義的經濟論述背後其實是一種對於公民行動集體性本質的恐懼,它們在經濟學論述的先天範疇上已經被排除為「不可欲」、「不可取」與「不可能」;這種直覺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混雜著科學專斷的失敗主義。最後,這本書對於那些即將或已經進入職場的「管理者」尤其應有啟發。Block 在此書中提出了許多「後工業」社會改革的想像,確實是陷在各種狹隘分割知識領域內的台灣學子(甚至學者)所無法企及與亟待鍛鍊的宏觀視野。管理知識其實一直是踏在社會學與經濟學這兩個端點之間的「劈腿族」,兩個學科間的長期緊張也正是激發後工業時代理想管理者的源泉。Block 這一本小書始終把社會學與經濟學繃緊著放在一起,往往返返不斷凸顯出兩種宏觀間的搏鬥,並處處顯示出巧妙運用各種分散資料與理論的創新。除非我們把自我養成窄化成一種非常工具性的專技訓練,對那些富於社會願景並有著強烈經營企圖心的「後工業管理者」而言,讀起本書應該會覺得興味盎然才對。
來源: iRead
當代美國社會學界在經濟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上最具原創性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目前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Davis)分校社會學系的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期刊 Politics & Society 的編輯委員與加拿大伯蘭尼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Karl Polanyi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基金會的董事。Block 早期以國家理論見長,自 1980 年代以後更本著社會經濟史的關懷,對於戰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精闢而深具說服力的剖析。1990年代陸續出版《後工業機會》、《吸血鬼國家:關於美國經濟的迷思與謬誤》(The Vampire State: And Other Myths and Fallacies About the U.S. Economy)等書,著力展開與政治、經濟辯論的具體實踐。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