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視覺與認同 :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
- 作者: 史書美
- 其他作者: 楊慶華 , 蔡建鑫
- 出版: 臺北市 : 聯經 2013.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彩圖版[8]面, 278面 :圖 ;21公分.
- 叢書名: 聯經文庫
- 標題: 族群認同. , Chinese , Chinese Ethnic identity. ,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 Ethnic identity. , 中華民國.
- ISBN: 9570841575 , 9789570841572
- 附註: 譯自: Visuality and Identity :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含參考書目
- 系統號: 005260569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何依霏(Margaret Hillenbrand)(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學院副教授)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周蕾(美國杜克大學文學系Firor Scott講座教授)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台文所特聘教授)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美國奧瑞岡大學歷史系榮退教授)梅家玲(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與台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賀麥曉(Michel Hockx)(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廖咸浩(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廖炳惠(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台灣研究講座教授)廖朝陽(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劉大衛(David Palumbo-Liu)(美國史丹佛大學比較文學系Louise Hewlett Nixon講座教授)羅貴祥(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教授)共同推薦(姓氏排列依筆畫順序)「華語語系」(Sinophone)研究中這是一本最重要、最經典的論著!漢學家史書美以華語語系概念深入分析知名台灣導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李安的電影「父親三部曲」、《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知名香港導演張堅庭的電影《表姐,妳好嘢!》、陳果的「香港三部曲」(《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細路祥》以及藝術家劉虹、吳瑪悧等人的藝術作品作為海外重要華裔漢學家之一,史書美開創的「華語語系」(Sinophone)研究,乃建基於中國研究、亞美研究、離散研究和跨國研究之間,所進行的一種哲學性文化思考批評。此處所指的華語語系概念,包含了在中國之外使用各種不同漢語語言的各個區域。華語語系在史書美的論著《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體現了其敏銳的思考和深刻的批判。在《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一書裡,史書美認為視覺文化已成為全球資本主義下,調解主體性的主要方式。她在本書中審視了她所稱之為「跨太平洋華語語系」──當中包括使用漢語語言的社群,如中國、台灣、香港和亞美等──的影像,如電影、電視、當代藝術、報紙和新聞的生產與流通等。本書具有開創性地強調了所謂的華人離散研究,應該從漢語文化社群上做出概念化討論,而非拘泥於種族和國族的層面,不僅僅提倡在華語語系族裔的散布研究、族裔研究、區域研究與中國研究之間搭起橋梁,也希望能在法語語系、葡語語系、西語語系,以及英語語系世界中尋求共鳴。本書共分六章,嘗試在華語語系與中國、亞洲、美國的跨國經濟文化關係和文化表述的互文脈絡裡理解華語語系,所探討的華語語系視覺作品只限於當代台灣、回歸前的香港以及當代美國,然而拉丁美洲、非洲、歐洲與東南亞等地的華語語系視覺作品仍有待做出更多探討。華語語系研究的目的並不在於重新建構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分類,例如與中國絕對相關的華裔離散和「文化中國」。華語語系研究的目的毋寧是檢視華語語系社群與中國的關係是如何愈來愈多樣化、愈來愈問題重重;以及此關係是如何成為地方、全球、國家、跨國、移居地及日常生活實踐等多角度、多元價值的脈絡中,定義華語語系的其中一項因素。當在地的關注以在地的語言發聲,進而逐漸取代移民們(和其後代子孫)移居前的關注,華語語系便會成為逐漸消失的概念,最終華語語系會喪失其存在的理由。因此,華語語系作為一種分析與認知,便與特定的時空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提出了華語語系這個概念對不同的漢語語言的文學創作來說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分類方法。華語語系不但具有也同時包含視覺實踐與文本實踐的廣度,補足過去缺乏描述使用某種漢語語系語言的藝術家之學術語彙的問題。以往華語語系的藝術作品大部分只能以作者的民族出身來定義,而非以作品的地方脈絡和所使用的視覺、聽覺、文本語言來定位。延伸閱讀蕭阿勤,《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王小林,《從漢才到和魂:日本國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史書美(Shu-mei Shih)出生於韓國,台灣讀大學,美國讀碩博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以及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著作大多發表在美國,為華語語系研究的創建人及主要的立論者。其論文散見美國的主要學術刊物如PMLA等,部分論文有翻譯成華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和土耳其文。專著包括《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另合編Minor Transnationalism、Creolization of Theory、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校訂者簡介蔡建鑫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助理教授,與高嘉謙合編《現代中國文學》華語語系研究特刊(2013)。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