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哈德良回憶錄

她的筆,縮短十八個世紀的距離,直達哈德良時代。一九二七年,二十四歲的尤瑟娜在福婁拜書信集中讀到:「從西塞羅到馬爾庫斯.奧里略這段時期,曾出現一個獨特的時刻:彼時,眾神已滅,基督未顯,唯人獨存。」從此尤瑟娜念念不忘,展開二十多年的追尋,一心想寫出西元二世紀,這個她認為是自由人的最後一個世紀,而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哈德良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西元一一七至一三八年在位。除了秦始皇,史上另一位也築過長城的皇帝就是哈德良,他曾經到過不列顛行省,築起北方邊境。哈德良熱愛出巡,中東、北非等地都曾留下足跡,在位二十年有十二年居無定所。然而他最為後人不斷傳說的,是與希臘美少年安提諾烏斯的戀情,安提諾烏斯於尼羅河溺水而死後,哈德良在尼羅河畔蓋了一座名為安提諾的城市。總結哈德良一生,文化與感情上的歸宿都是希臘。尤瑟娜書寫時,不僅在史料之間搔頭,更實際去過許多地方,她在後記寫道:「多少個早晨在哈德良莊園流連;無數夜晚在奧林帕斯主神宙斯神廟旁那一排小咖啡館裡度過。不斷往返希臘各海;小亞細亞條條大路。」二十四年當中,她幾度停擺,甚至焚毀書稿,但終至淬鍊出這本經典之作。小說以書信體展開,透過老邁的哈德良對十七歲後繼者奧里略的書信,哈德良娓娓道來一個尊貴崇隆的帝王,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如何思索權力、生命、愛情等命題,他也描述自己如何從軍人一步步成為王者,以及他對和平與戰爭的看法。書中對羅馬時代還原了大量細節,是一本寫人生的小說,也是一本寫歷史的小說。
來源: iRead
一九○三年出生於布魯塞爾,父親是法國人,母親為比利時人。她在法國長大,但後來的歲月都在異國度過:義大利、瑞士、希臘;直至一九八七年去世之前,定居於美國東北岸的荒山島(Ile de Mount Desert)。尤瑟娜於一九八○年三月六日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她的作品類型包括小說:《阿利克西,或徒勞的搏鬥》(Alexis ou le traité du vain combat, 1929)、《一彈解千愁》(Le coup de gráce, 1939)、《九隻手中的一枚硬幣》(或譯為《默默無聞的人》(Denier du rêve),一九五九年修訂定稿);散文詩:《火》(Feux, 1936);詩集:《阿爾西帕的慈悲》(Les charités d'Alcippe, 1956);短篇小說:《東方故事集》(Nouvelles orientales, 1963);散文:《遺存篇》(Sous bénéfice d'inventaire, 1962);以及戲劇和翻譯。寫下《哈德良回憶錄》(Mémoires d'Hadrien, 1951)這部真實性驚人的歷史小說之後,她享譽世界文壇。《苦煉》(L'Œuvre au noir)以全部票數得到一九六八年的費米娜文學獎。最後,家族三部曲中的前兩部,《虔誠的回憶》(Souvenirs pieux, 1974)及《北方檔案》(Archives du Nord, 1977)陸續出版,第三部則是未完成的遺作《何謂永恆?》(Quoi? L'Éternité)。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