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馬克思學 :經濟先行的社會典範論

「價值所蘊含的秘密,只有在人類平等已成為國民牢不可破的成見時,才能被揭示出來!」─卡爾.馬克思  「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的說法是形而上學。他唯一的邏輯內容是一個定義:勞動創造價值,價值是勞動創造的。但是這種形而上學士強而有力的,他幾次都震撼了世界。」─約翰.羅賓森  本書繼續了我所喜歡的以圖表幫助讀者思考風格,刪除不合時宜的內容,保留原來屬於「馬克思學」中重要的經濟理論與其社會制度分析,其中原創的以經濟發展或危機的理論高度去比較、對話乃致融合馬克思「再生產理論」與凱因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對於目前全球面臨的經濟衰退危機,有著歷久彌新的啟示:如在21世紀的今日,有效需求不足的蕭條前兆,政治領導者究竟是以精神潔癖式的節能減碳,還是避免窖藏貨幣持續進行擴大再生產(納入全球化前沿的生產者服務業)與鼓勵積極消費才是解決之道?面對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馬克思學」的危機處理歷史足堪借鏡。本書也對於全球化的篇章增加了新的資料;而第五章「典範的文化社會學─批判理論」則是全新的針對馬克思主義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等問題之探討,它的出現基本上完整了原本過於偏向社會經濟論述的缺陷,讓讀者能更全面性經由「馬克思學」中的各種經典與創新論述,期能超越日常生活的渾濁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漩渦,獲得神清智明的入世視野。
來源: iRead
石計生  筆名窐澤石頭,思想家、詩人、美學評論家,1962年生於台灣高雄縣,安徽宿松人,1995赴笈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攻讀社會學,1999年獲博士學位。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南京大學社會系兼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學院主授藝術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社會地理資訊系統和社會學理論。  已出版思想學術著作集《意識形態與台灣教科書─對於台灣中小學社會科學教科書之研究》(1993)、《馬克斯理論與當代社會制度》(2000)、《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2000)、《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2001)、《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灣資料庫的應用》(2003)、《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 GIS解析》(2003)、《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當代之後》(2006)和《社會地理資訊系統與ArcGIS研究教學》(2007)等八冊。亦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曾獲〈國科會甲種論文學術獎〉。  美學文藝方面著述盛豐,包括出版美學評論《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2003)、《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2007);詩集《在芝加哥微光中》(1999)、《海底?開滿了花》(2001)、《時光飛逝》(2003)、《完整的他者》(2006)與散文集《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2004)、《成為抒情的理由》(2006)等共八冊。詩、散文與時事評論散見各大報章雜誌。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