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 作者: 李家同
  • 出版: 臺北市 : 博雅書屋 2010[民99]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190 面 :彩照 ;21 公分
  • 叢書名: 社會意識 ;006
  • 標題: 閱讀 , 教育
  • ISBN: 986661476X , 9789866614767
  • 附註: 99年度教育部購置教學研究相關圖書儀器及設備計畫.
  • 系統號: 005034797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基礎得靠閱讀來奠定,大量閱讀,是基礎教育的起點。 為什麼要大量閱讀?什麼才是真正的閱讀?大量閱讀可培養那些能力?要選擇哪些讀物? 李教授近年勤於走訪各地演講,不斷倡導大量閱讀的重要性,閱讀需要練習,不可能憑空學會。本書延續他對基礎人文教育的重視和關懷。 「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的限制,是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小朋友的閱讀不夠,國文和作文就不好,連帶的數學也一定不好,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也看不懂題目。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李家同 大量閱讀,可訓練四點語文能力: ◆很快看懂文章,並抓到重點 ◆正確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合乎邏輯,不自相矛盾 ◆內容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本書源自李家同教授近年不斷走訪各地的演講,講題即為:「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延續他對奠定基礎人文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弱勢兒童與城鄉教育差距的關懷。 大量閱讀的反面就是精讀,這是中國人過去重要的想法,也就是讀聖賢書、為考試而讀,但這會造成大量閱讀習慣的難以養成,並因此缺乏來自外界的大量文化刺激,普通常識將會嚴重不足,視野受限。在學習和思考成長上,就會出現侷限和障礙,孩子們無論學習任何課程,不只是國文,連數學和理化等科目都會出現困難。   基礎教育必須倚靠閱讀來奠定,「不能閱讀」和所謂的文盲不同,這是指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卻弄不清楚裡面在說什麼,這就是缺乏閱讀能力。我們的教育,過於咬文嚼字的專注細節,這已和閱讀本身無關,會讓孩子失去閱讀的興趣,也會阻礙對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的理解。對閱讀的認知錯誤,讓孩子只想追求標準答案,扼殺了不同觀點和想像力。基礎根基沒有做好,更會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以及整體社會和國家競爭力,不可不慎重看待。
來源: iRead
李家同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博士。歷任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97年退休後,擔任清華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的榮譽教授,以及總統府無給職資政。  研究領域為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生物計算、生物資訊等。曾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包括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部學術獎,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  李教授信仰天主教,在大學求學期間,就常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當義工,目前仍為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由於他長期關懷弱勢團體,文章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並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著有《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等暢銷書籍。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