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入木三分的綽號往往產生於一種特定的社會氛圍,它不僅需要機敏的民智,而且有別於「正統文化」的那種裝腔作勢,民國時期正好處於一個傳統文化岌岌可危而另一種新的文化正在萌動待出的關口,尤其是民國初年至三十年代中葉,在文化、思想領域上,正是群星閃爍、人才噴湧的時代,胡適、蔡元培、魯迅、沈從文、徐志摩……無一不是輝燦的巨星,也都各有或詼諧或生動或俗或雅的綽號;而綽號不同於褒揚之名,也有異於謾罵之名,它來源於對對象近乎親近的直覺觀察,即使有褒有貶,亦在溫厚與閑適之間。因此,談民國人物的綽號,其旨意也是要人們在盡可能近的距離內,去觀察那些曾活躍在民國歷史上的人物們。民國綽號具有民眾的普遍意志,它據民眾的精神而任情任性,亦雅亦俗,亦藏亦露,審視著世間的美與醜、善與惡,而一旦綽號成立,往往並非表達一人之衷曲,而是代表著眾意或民心,必定是唯妙唯肖、無脛而走的。這本書由表及裡,以民國文壇人物綽號為切入點,對有關人物的歷史活動及其作用、影響進行審視、評價,以祈能從不一樣的角度來認識這段歷史。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吳十洲北京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員、中國農業博物館館員。一九九三年赴日本,先後做國學院大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央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一九九五年,在日本NHK《故宮至寶──話中華五千年》攝製組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著有《紫禁城的黎明》、《乾隆一日》、《群星璀璨--民國文壇人物綽號雜譚》、《大浪淘盡--民國政壇人物綽號雜譚》及博士論文《兩周禮器制度研究》,譯有《色彩戰略》,並發表學術論文〈故宮與盧浮宮、艾爾米塔什開放比較研究〉、〈京津地區博物館觀眾調查報告〉、〈中國古俑源流研究〉、〈先秦荒政思想研究〉、〈孔子的戰爭觀(論綱)〉、〈兩周墓葬青銅容器隨葬組合定量分析〉等三十餘篇。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