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iRead
塗鴉與夢境 =Therapeutic consultations in child psychiatry
- 作者: 溫尼考特
- 出版: 臺北市 : 心靈工坊 2007[民96]
- 版本: 初版.
- 稽核項: 459 面 :圖 ;21 公分.
- 叢書名: Psychotherapy ;21
- 標題: Child analysis Case studies , Case studies , Child psychiatry , Child psychiatry Case studies , Child analysis
- ISBN: 9866782182 , 9789866782183
- 附註: 譯自 : Therapeutic consultations in child psychiatry. 含索引. 100年度教育部購置教學研究相關圖書儀器及設備計畫. 參考書目 : 面435-438.
- 系統號: 005051108
- 資料類型: 圖書
- 讀者標籤: 需登入
-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特別推薦:王浩威/策劃、導讀 宋維村、陳映雪、林玉華、洪素珍、陳質采、趙家琛/共同推薦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共同出版-----------------------------------------------------------------------------------------------破週報書評、UHO優活健康網好書推薦、中央電台、漢聲電台專訪推介當乖孩子突然成了個磨人精;小麻煩在學校天天闖禍,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爸爸媽媽該怎麼處理?面對正經歷強烈情緒困擾的孩童,專業人員在晤談時又該如何誘導,才能洞悉孩子無法表達的苦惱及恐懼?從小兒科醫師進入兒童精神醫學領域的溫尼考特,累積三、四十年的兒童諮商經驗,發展出一套與孩子建立關係及溝通的獨特模式,他透過「互動式塗鴉」,提供給孩子鮮活生動的專業情境,讓他們悠遊其中,探索自我。書中列舉了二十一則案例分析(case histories),這些分析對於兒童精神醫學的意義,一方面沿襲了佛洛伊德治療成人精神官能症採用的病史分析傳統;另一方面則開創性地將溝通的技巧,從語言轉換成圖像與語言並重的層次。溫尼考特認為幫助孩童復元最大的推進力,不在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治療,而是孩童日常生活中佔最大比重的父母、手足同儕和師長的了解及配合,如此方能將孩子扭曲的心智狀態慢慢伸展拉直,進而恢復健康。溫尼考特的治療諮詢為精神分析注入了無窮的新意,更在精神分析和兒童精神醫學之間開闢一場充滿創意的對話。「溫尼考特真可謂達到了顛峰狀態……我無法想像有人讀了這些敍述卻沒對自己的孩子、父母親、乃至於自己本身有更豐富的了解。」——《紐約時報書評》「一部精采絕倫的兒童精神醫學素材……總的說來,溫尼考特把他付梓前的手稿整理得如此完整透徹,使得這些手稿的出版呈現了他畢生研究的最高成就。」——《兒童心理學暨精神醫學期刊》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唐諾‧溫尼考特(DonaldW.Winnicott,1896-1971)1896年四月七日生於英國普利茅斯。1914年進入劍橋大學耶穌學院,在結束戰時服役後,又到倫敦的聖巴瑟洛繆醫院繼續研習醫學,並於1920年取得執業資格。溫尼考特醫師的醫療生涯從小兒科開始,在接觸了精神分析後,愈來愈深入地研究兒童心理學。他在幼兒發展理論上的貢獻享譽國際,備受推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所謂「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mother)、「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object)、「真我/假我」(trueself/falseself)以及治療情境中的「扶持」(holding)等概念語彙。這些充滿創意、令人嘆為觀止的洞見,奠基於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特別是他與母親、小寶寶和兒童之間的互動。教授兒童精神醫學及進行精神分析超過四十年的溫尼考特醫師,曾擔任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皇家醫學會小兒科部門主席,以及英國心理學學會內科部門主席等職務。他經常在精神分析和醫療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常常向許多職業團體講授兒童發展,對象包括教師、助產士、父母、社工人員、地方法官、醫師、心理分析學者以及精神科醫師。著名的代表作則有:《從小兒醫學到精神分析》、《孩子、家庭與外在世界》和《遊戲與現實》等。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