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要陳橋兵變,發生在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最後一冊,和最後一年,也是全書一七七個故事中,最後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在司馬光版通鑑和袁樞版記事本末中,全都沒有,兩書的最後一年,都到九五九年為止,只柏楊版資治通鑑,直到九六○年。換句話說,柏楊版比司馬光版、袁樞版,不僅多了一個故事,並且還多了一年。 原因很簡單,就在九六○年,後周帝國將領趙匡胤,在陳橋叛變。所謂「叛變」,是二十一世紀用的語言,當時用的語言是「黃袍加身」。偏偏趙匡胤建立的,不是一個短命帝國,而是一個長達三百二十年之久的宋王朝。司馬光和袁樞,又恰恰都是宋王朝的官員,他們絕不敢振筆直書,指出他們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一個叛軍首領。不要說在絕對專制時代,就是在二十世紀毛澤東掌權和蔣中正掌權時代,誰又敢伸手到他們褲子裡,戳一下他們的屁股?滿坑滿谷關於他們的報導,全是歌他們從沒有過的功,頌他們從沒有過的德。我們不能抱怨司馬光、袁樞沒有史學家的勇氣,只有感謝二位先生,即令在那種環境下,仍為我們後人盡量留下歷史真相。宋王朝的建立,宣告「五代」終止。但小分裂時代唯一的一位英明領袖郭榮,英年早逝,沒有能夠統一中國,實在遺憾。歷史上,每一次美景盼望,最後往往都會落空,難道是中國人的宿命?
來源: iRead
來源: iRead
評分